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萝卜》教案4

时间:2004-12-03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茶香醉人  访问:
教学目的
一、 理解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和在平平常常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文化内涵。
二、 了解课文状物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展示描写对象,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情趣盎然,生活气息浓郁。
三、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清新、自然、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对萝卜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平淡朴实的语言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作者简介
汪曾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纪事》。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清新隽永,格调清新,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情。
二、 学生初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问:文章主要写了哪些萝卜?
介绍了萝卜哪些吃法?
明确:课文从杨花萝卜开始写起,共介绍了北京的水萝卜和心里萝卜、家
乡的穿心红萝卜、泰州的紫萝卜、淮安的青萝卜、张家口的白萝卜和美国
的、南韩的、日本的萝卜等近十种,并由萝卜联想到萝卜干、萝卜头、泡
萝卜。文章还由各种各样的萝卜联想到各种各样的吃法,有生嚼、凉拌、
氽汤、红烧、素烧、炖汤等。乍看起来文章写得很杂,而实际上内容是很
集中的。
三、文章在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初读文章,作者好像在漫不经心地闲聊着,笔势和章法舒缓自如,似“不
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又如小溪涓流,潺潺而行,又如小溪涓流,潺潺
而行。文章的层次十分清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衔接十分自然。这是作
者精心剪裁、巧妙安排的结果。剪裁与安排天衣无缝,正是文章的高明之
处。
四、作者是抓住萝卜的哪些特征,从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
1、 绘形。文章抓住萝卜的外形特征细细描绘,运用比喻和比较的方法,把不同种类的萝卜的形状写得清清楚楚,如写红心萝卜“粗如黄酒盏,长可三四寸”,写紫萝卜“大的如一个大衣扣子,扁圆形”等等。
2、 绘色:对萝卜外皮的颜色和内瓤的颜色进行描绘,从色彩的角度表现物体的特征。如穿心红萝卜“外皮深紫红色,里面的肉有放射的紫红纹,紫白相间”
紫萝卜“皮色乌紫”,“吃了,嘴唇牙肉也是乌紫乌紫的。里面的肉却是嫩白的”。
3、 文章对萝卜的描写,有的是直接描写,还有的是间接描写,如通过卖萝卜的
人“萝卜赛梨”的吆喝以及他弹萝卜、切萝卜的声音,从侧面说明心里美萝
卜甜、嫩、脆的特征。
五、 作业
给下列词语注音
生嚼 拌 汆汤 臀肩 炖汤 腌制 蘸酱
第二课时
一、通过平淡的语言所传达出的真情实感
1、 作者对萝卜生动细致的描写中渗透着感情的细流,感情的波纹又随着徐舒的描述荡开。比如作者以叙写各种萝卜的时候,始终不忘自己的家乡,家乡的穿心红萝卜在作者笔下显得美妙无比;比较中、外的萝卜之后,作者认为“中国的为最好”。这里,一股浓浓的乡情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2、 文中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作者创作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从生活出发。他写萝卜,时时都注意与自己的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与老百姓的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沿街传来的吆喝声:“紫萝——卜!”“哎——萝卜,赛梨来——辣来换……”增添了几分情趣。文中写到的萝卜的各种吃法,来自生活,读来更是趣味盎然。
3、 文章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在文中,作者饶有兴趣地介绍萝卜的各种吃法,地域不同、民俗不同,吃法也就不一样了。萝卜这看似平常的物品,在作者的反复渲染下,表现出一种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二、文章的语言特色
1、 语言清新质朴,节奏鲜明,具有口语的韵味。如写心里美萝卜的鲜嫩,“用手指头一弹,当当的;一刀切下去,咔嚓嚓的响”“各拿一块啃起来,甜,脆,多汁,难可名状”
2、 俗语、谚语、顺口溜交相辉映。作者以渊博的知识,海阔在空,旁征博引,选择了有关的顺口溜,谚语和俗语加以巧妙的组合,使之融化在自己的文章里,增添了几分情趣。
三、 练习讲解
1、一、二题略
3、 顺口溜:人之初,鼻涕拖,油炒饭,拌萝卜
谚语:吃了萝卜……
俗语:吃了三年萝卜干饭
4、 前者通过绘形、绘色,正面描写了穿心红萝卜的特征;后者通过“萝卜
赛梨”那高亮辽远的吆喝,以及卖萝卜者弹萝卜和切萝卜的声音描写,
从侧面表现心里美萝卜的甜、嫩、脆等特点。
5、 体现出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
四、 作业
练习题二、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