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下列各组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蹴尔(cu) 有诸(zhu) 王语暴(yu) B 不屑(xie) 蹩(cu)e 一箪食(ddn) C 庶几(shu ji) 独乐乐(yue le) D 羽旄(mao) 豆羹(geng) 则王矣(wang) [解答] C A 语yu B 箪dan D 王wang 例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所欲有甚于生者喜欢的东西 B 所恶有甚于死者讨厌的事情 C 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增加 D 何以能鼓乐也?凭什么 [解答] C 何加:(有)什么益处 倒3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可得闻与 B 今王田猎于此 C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解答] D A.“与”通“钦”B.“田”通“政”C.“得”通“德” 例4对“失其本心”中的“本心”理解有误的一项 A.指人生下来就固有的善的本性 B.“我固有之”的“羞恶之心” C.人的内心的本质的东西 D.文中指舍生取义 [解答] C.C项含义空洞不具体 [能力层面训练] 知识掌握 1.选出下列判句正确的一项 A.王之好 乐甚,则 齐国其庶几乎 B.是 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C.与少 乐乐,与众 乐乐,孰乐 D.今王 与百姓 同乐,则王矣。 2.对“与”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给予) B.吾王庶几天疾病与(句末语气词)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亲附) D.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参加) 3.选出下列各句中翻译有误的一项 A.故患有所不避也 译:所以祸患也有不去躲避的 B.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C.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译:由于这样就能生存下去,就不要再用别的办法了 D.是亦不可以已乎? 译: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 4.对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 A.两个“乐”字意思相同,两个“鼓”字意思不同 B.两个“乐”字意思不同,两个“鼓”字意思相同 C.两个“乐”字意思相同,两个“鼓”字意思也相同 D 两个“乐”字意思不同,两人“鼓”字意思也不同 5 先出句中“则”释义恰当的一项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A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B 今王田猎于此 C 今王与民同乐观 则王矣 D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和( 能力提高 7.文中有“今之乐犹古之乐也”一句,请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8 下面各组句子中,9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9、对下列各句句式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延伸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6题。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既死,谁令可代?”上曰:“曹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若主、”帝曰。“曹参何如?”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待,秦应俱(秦相范脏)行千金为反间于赵、曰。贯之所畏,独赵括耳。”赵王以托代颇将。商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明使白起代钻,遂胜赵。 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参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大臣以不可,秦王知之。相应侯知之,将白起知之,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且秦以白起易王错,而赵乃以括代廉颇,不待于战,而胜负之形见矣。 (洪迈《容斋随笔》) 川.下面两句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 ①其父不能难 ②秦应侯行千金为反间于赵 A.nan jian B.nan jian C.nan jian D.nan jian 11.“将相安危所系,可不监哉”中“监”字的正确读音和意思是() A.jian 监视 B、jian 借鉴 C.jian 审察 D.jian 鉴戒 以下两题,例句中加点字和题目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12.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 A.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B.即可不死,而妻子离散不相见 C.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D.水旱疾疫,即无地调剂之法也 13.赵括之不宜为将,其父以为不可() A.若能之吴、赵之众与中国抗衡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在词性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是() ①曹参之宜为相 ②相应侯知之 ③赵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④赵王以括代颇将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15.“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的正确意思是() A 曹参做齐国的相国,听说萧何死了,就告知他的门客,催促他们准备出发。 B.曹参在辅佐齐国时,听说萧何死了,就要求他的门客赶快准备行装。 C.曹参做齐国的相国,听说萧何死了,就告知他的门客赶快准备行装。 D.曹参在辅佐齐国时,听说萧何死了,就要求他的门客,催促他们准备出发。 16.下面是对本文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叙了曹参和赵括这两个历史人物进行评述。 B.对曹参和赵括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事迹。 C.围绕曹参和赵括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作用问题,阐明了作者的有关观点。 D.重点评述了曹参和赵括这两个历史人物,并揭露了秦国的阴谋诡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