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领学生一起了解“阅读提示”向我们提示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课下反复阅读课文,从主题、结构、语言三个方面体会文章的特点,然后做练习 (二)自读作业 1.判断下列词语的字与音是否正确,若有错误,请加以改正 (1)伫(zhù)立许久 (2)熏陶(xūn táo) (3)中途辍(zhuò)学 (4)呈送(chén sòng) (5)忑忐(tǎn tè)不安 (6)不绝如缕(lóu) (7)勇气可嘉(ji) (8)祖母已没(mò) 正确的拼音是:(2)xūn(3)chuò(4)chéng(6)lǔ 正确的字形应是(5)忐忑(8)殁 2.将课文中的词填在空格中,再在括号里写出它的近义词,并比较其表达效果 (1)一道稍微繁难(繁复)的算术题,我憋住了,能找谁去? 答:“繁难”是强调算术题难度大。若用“繁复”,是“又多又复杂”的意思,与原句所表达的含义不符。 (2)后是学用炭条作画,炭条消耗大,向家里讨钱已从大人的脸上窥(看)出几分难色。 答:“窥”要比“看”多出一分“偷偷地”含义,因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者儿时是懂得家里的艰难的。 (3)从他们精到的讲解里,我领略(领悟)到这些大词人的妙处。 答:“领略”着重表达出“我”从教授们的讲解里体验、认识到的“大词人的妙处”;而若用“领悟”则强调“理解、悟出”,表达就不准确了。 (4)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兴致(兴趣)叫几个孩子去听这首诗呢? 答:“兴致”强调了孔德小学的教师对教诗有较高较浓的情趣。若用“兴趣”,只能泛指喜好的情绪,而程度就差多了。 (5)我后来所以还喜欢读点书,全靠我幸运(侥幸)地遇到了校内外的许多良师益友。 答:“幸运”是褒义词,侧重指人碰上好运气和机遇,能称心如意。如果用“侥幸”,其含贬义,侧重事情的偶然性,与原文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 (6)把窝头带进法兰西文学的殿堂,已经很不协调(调和),更何况“殿堂”里是只烧暖气而不生炉火的。 答:“协调”强调的是有意识地配合得当,而“调和”却是指“自然而然地配合均匀合适”,与原意不相符合。 3.全共四部分,每一部分写了几件事?这些事对表达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部分: (1)家里人连“皇历”都看不懂,直到“我”上小学,“皇历”才“得到了比较全面的利用”。(2)帮老郝叔起草“请会”的“通知”。 这两件事说明了劳动人民无文化的痛苦。 第二部分: (3)孔德小学一位不知名的老师给我们朗诵《罪恶的黑手》。(4)卫天霖老师培养我学画的兴趣。 这两件事是写一位老师在孩子们中传播革命思想,一位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美的种子,表达了作者对良师的尊敬与怀念。 第三部分: (5)辍学后过上了靠典卖为生的生活。 这件事从反面告诉读者,今天的学习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 (6)“混进”辅仁大学去旁听。 (7)上夜校学法语。 这两件事既反映了求学的艰辛和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同时表达了对良师益友的感激之情。 4.将辛酸的往事说得豁达幽默,从课文中找出若干例子,对这一语言特色加以分析体会。 (三)再利用半节课对自读作业进行订正和相关的讨论 1.文章的中心 本文记叙了作者幼年时在求学过程中因家境贫困而遇到的种种艰辛、困苦,并对那不堪回首的年代做了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恶劣的政治制度的深恶痛绝和对良师益友的深挚怀念;字里行间也寄寓了对今天的年轻一代的殷切希望,希望他们珍惜良时,好好学习。 2.文章的顺序和剪裁 本文的题目是“幼学纪事”,文章的线索也即“求学的经历”,而整个求学过程大体分为两个阶段:先正规上学,后业余求学。文章以时间为顺序来记叙这一过程;第二和第四部分是记叙的中心,而第一、三部分分别交代两个阶段的背景,而与求学无关的其他往事,统统剪去不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3.文章运用第一人称叙事,并多用口语,通俗亲切,而幽默的语言风格,是本文的又一特点,作品让我们在豁达幽默的字里行间体会到阵阵欲哭不能的辛酸,也是教学难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