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雄关赋》教案3

时间:2005-04-17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gaoli  访问: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和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二)学习本文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三)增强爱国思想,教育学生树立起自己心中的雄关——坚贞不渝的信念。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下面分析一下作者思路和文章的结构。

开头两句交待了描写对象——山海关,同时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接着笔锋一转,谈起儿时对雄关的思慕,尽管解放后还渴望看到山海关,但那渴望仍是儿时“模糊的影子”。经过一番蓄势之后,作者着手写眼前的雄关,先写总体印象,再强调雄关的气势和地势的无与伦比,然后分别写城楼、形势和四眺的景象,进而产生了感受和遐想——童年的梦又复活了。而这时巧妙的安排了一个戎装拍照的小插曲,把心中的雄关和眼前的雄关连接起来。从拍照谈到雄关的历史作用——抵御外侵,又谈到现实意义——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而爱国热情聚合在一起,便凝结成更坚固的,心中的雄关。接下来,列举了一桩桩山海关蒙受屈辱的历史事实,证明所谓“固若金汤”的雄关,是从来就不存在的。这样,层层铺垫,层层深入,直到结尾点明题旨:坚贞不渝的信念是无比坚固的雄关。

体现作者巧妙构思的是文章的结构。本文共分三部分:(1)开头——“模糊的影子”;(2)“现在”——“杀敌卫国的战场”;(3)“由此”——结尾。三部分写出三个雄关:思慕中的(模糊的影子);眼前的(历史陈迹);心中的(坚贞不渝的信念)。三座雄关依次向读者展示,一个比一个坚实、牢固,一个比一个雄伟、高大。

(二)文章为何先从儿时写起,并且不惜笔墨用了很大篇幅去写“模糊的影子”?有何作用?

分析:写儿时的向往和“模糊的影子”都是为写雄关作铺垫,儿时对雄关的思慕,更加突出了雄关的地位和登临的价值,也使得登临时所产生的惊叹和感慨更加自然,更加切合实际。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这种儿时以来对雄关的思慕之情,实际上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激情,正像文中所写的那样,“更多的却是为那雄关的雄伟气势和它那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所鼓舞。幼稚的心灵上,每每萌发起一种庄严肃穆慷慨激昂的情怀。”因此作者曾梦见自己手执金戈高高地站立在雄伟高大的城门之上。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的激情才能形成人们心中的雄关。因此,这里也是在为写心中的雄关服务,为人们心中的雄关的建立打下更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作者是怎样把眼前的雄关和人们心中的雄关联系在一起的?

分析:从构思来看,作者是借关上的戎装拍照一事,提示拍照的深刻含义——“蕴藏着一种可贵的感情”,一种“怀古爱国的激情”,从而认识到矗立在人们心中的雄关。从贯串文章的思想来看,无论是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山海关的思慕和描写,还是对人们心中的雄关的赞颂,都是出自于一种爱国主义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是爱国主义思想这条红线把两座雄关联系到一起了。

(四)是否可以把题目改为“山海关赋”?

分析:不行。这篇抒情散文不同于一般的咏物散文。从题目上看,作者似乎是为了赞颂雄伟、险要的古今著名关口——山海关,实际上,作者由眼前的雄关联想到更重要的心中的雄关——信念,即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是任何武器也攻不破的无比坚固的雄关。 (五)文章开篇即点“雄关”,可开了头为何不直接写下去,却插入了四爷讲关、在列车上望关的描写?

分析:这恰恰反映了本文构思的巧妙。从内容看,通过四爷的描述,“我”为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它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通过遥望如烟似雾的雄关,更强化了作者对雄关的思慕之情。这不能不使读者受到感染,在经过对读者思想感情的预热和加温之后,作者才正式描写眼前见到的雄关,并由登临的感受开始遐思迩想,复活了童年的梦,最后点明题旨:坚贞不渝的信念是无比坚固的雄关。作者经过步步铺垫、层层深入,巧妙安排,最后才将主题推出,给读者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之感。这种构思也造成了行文上曲折变化、跌宕多姿的艺术效果。 (六)本文是怎样将记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起来的?

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在文中处处激起了感情的涟漪。文章一开始,便以抑制不住的、积蓄了几十年的激情来对雄关加以赞叹。文中随处可见这种强烈的激情:“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啊,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再如:“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这既是议论,也是抒情,在抒情中叙事,从而使读者深深地受到感染。如作者儿时的向往,未能见到雄关的失望,以及对戎装拍照的记叙,无处不饱含深厚的感情。议论在文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对戎装拍照的几处议论,对山海关所经历的屈辱历史的议论,最后点题的议论等,这些议论不但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见解,而且被用来提示主题,深化文章的思想内容,成为统率全文的灵魂。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简介本文酝酿的过程。

这篇抒情散文发表在1982年6月7日的《人民日报》上,是作者两度登临山海关,经过四年酝酿的精心之作。 1979年夏,作者首次登上名闻遐迩的山海关口。经过十年动乱之后,作者虎口余生,登临险关,近观望眺,激动异常,思绪万千,当晚彻夜难眠。但由于当时正忙于写作长篇小说《海啸》而未能动笔写下首次登临雄关的佳文。1980年作者再次登临时,依然十分激动,感触良多,产生了一种创作的欲望。于是搜集了许多材料,准备写篇散文,但在立意上一时难以找到新颖之处,因此,苦思多日,仍未动笔,便决定暂时不写。直到1982年,作者看到一份材料,谈到十年动乱后,某些人产生了信仰危机,并举了一些触目惊心的事例。这使作者十分震动,这时作者“忽然思想的火花一闪”,又想起了一直活跃在作者记忆中的山海关,于是一个新的立意便产生了,信念是最坚强的雄关。本文也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那样产生了,“雄关”也就被作者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 可见,《雄关斌》写于我国人民经受十年内乱之后重新开始励精图治、振兴中华的日子里,文中字里行间所洋溢的爱国之情,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我们应当好好阅读这篇经作者深思熟虑而成的精心之作。

(二)出示自读提纲,学生按提纲自读,教师巡视、点拨、归纳。 1.本文分为几部分?

提示:三部分:第一部分(1~10段),写童年仰慕雄关、热爱国土真挚、深沉的心情和遇雄关而未见的失望与遗憾;第二部分(11~33段),写亲眼见到的气势磅礴的雄关以及雄关在历史和现实中的作用——抵御外侵、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感;第三部分(34~43段),写人们心中的雄关。指出“真正坚固的雄关,只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2.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提示:思慕中恍惚迷离的雄关→眼前气势磅礴的雄关→心中固若金汤的雄关。

3.连接思慕中的雄关、眼前的雄关与心中的雄关的纽带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提示:三者连接的纽带是小伙子和女作家的戎装拍照。作者抓住戎装拍照这件习以为常、不受人们重视的小事,加以联想,首先揭示戌装拍照的背后所包含的深刻含义——俨然是一位身扼重关、力敌千军的守关武士,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正因为有这样的武士和英雄,雄关才成为抵御外侵的英雄好汉;接着,又联系历史,列举出山海关一次次蒙受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那“固若金汤”的雄关,是从来就不存在的,而真正坚固的雄关,只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于是,作者就得出真正无比坚固的雄关是心中的雄关——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坚贞不渝的信念这样的结论。思慕中的雄关、眼前的雄关和心中的雄关就是这样巧妙而自然地连接起来了。 4.本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提示:本文通过对山海关的思慕和描写,热情地歌颂了这一古老的雄关,同时,又通过对山海关的回顾,用大量史实证明了“真正坚固的雄关,只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道理,并明确指出:“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坚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坚固最强大的雄关,是任凭什么现代化的武器都不能攻破的雄关。”

5.文中哪些地方是以记叙为主、以议论为主?说说作者是怎样抒情的。

提示:以记叙为主的片断: ①第3段“我的四爷,是一个关东客……悲惨往事和种种见闻。”

②第5段“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关外的离愁……”

③第6段“善感的心灵……慷慨激昂的情怀。”

④第10段“机会不是没有……模糊的影子。”

⑤第24段“也许是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叱咤风云的巾帼英雄。”

以议论为主的片断:

①第30段“在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累累白骨。”

②第32段“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

③第33段“我相信……奔赴杀敌卫国的战场。”

④第39~42段“由此看来…(固若金汤)的雄关。”

本文是篇抒情散文,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在文中处处激起了感情的涟漪。文章一开始,作者便以那抑制不住的、积蓄了几十年的激情对雄关加以赞叹。在文中随时抒发这种强烈的激情,多次对雄关加以赞叹:“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果然名不虚传!”“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啊!雄关!” “这固若金汤的雄关!”“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啊,雄关!无比坚固的雄关!”等等。这些是直接抒情。另外,文中更多的抒情结合在记叙、描写和议论中。如“啊,梦虽荒唐,然而那仰慕雄关、热爱国土的心却是真挚的、深沉的。”这既是叙述,也是抒情。又如“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这既是在议论,也是在抒情。作者在叙事中抒情,在抒情中叙事,同样,在议论中抒情,也在抒情中议论,把记叙、议论、抒情紧密地结合起来。 6.作为抒情散文,本文中的记叙、议论与一般记叙文和一般议论文中的记叙、议论的异同是什么?

提示:本文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相同的都是以事件为对象,记述事情的发展、变化和经过等。不同的是:像本文这样的抒情散文所记述的事情,连贯性较差,跳跃性大,不求完整,不像记叙文那样要求六要素具备,记叙的内容不是按事情的过程,而是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来安排的,所以从全文看也没有完整的情节。

本文的议论与议论文的议论相比,相同之处都是在进行说理,在阐述作者的观点;而不同的则是,抒情散文中的说理,不像议论文中那样要经过充分论证,而是就事发论,对记叙的内容有时是直接表明见解或做出判断,有时则就个别事件点出它的普遍意义,不论是哪一种,都较简短精练,它们不是构成文章的主体,只有记叙才是“画龙”,议论则是“点睛”。从内容上说,这些议论必须紧密联系记叙的内容,绝不能凭空外加进去;这种议论一般说来富有哲理性,可以使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化,并得到更鲜明的体现。这种议论往往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常常和抒情结合在一起,它不仅直接表达某种见解,而且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