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叙的顺序 本文的讲练重点在于辨清总体和局部的不同思路,要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第一题进行充分预习,分两步理解课文:先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把握总体的思路,再由总到分,明确局部的思路。文章中的强烈感情和优美生动的语言应通过反复诵读细加体会。(参见“内容分析”和“写作特点”) 2.生动、贴切的比喻 本文的语言绚丽多彩,具有感人的魅力。作者精心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的大量运用,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所有比喻都给人一种诗一般的意境,要引导学生重点揣摩,找出典型例句分析体会。如描写景物形态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描绘声音的,哈萨克牧女们坠满衣角的银饰,发出“银铃似的丁当声”;描绘景物动态的,“水从悬崖上像条飞练似的泻下”;描绘景物色彩的,“就在急湍的涧边,绿色的深谷里也散布着一顶顶牧民的蒙古包,像水洗的玉石那么洁白”;描绘感觉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本文中除了简单的比喻之外,还有复杂的比喻更需让学生细加体味,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的暗花”。这句话包含两个比喻。一个比喻的主体是“云影”,喻体是“暗花”。这个比喻依附于另一个比喻,即句中还隐藏着的另一个比喻:雪峰像白缎。再如,“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这也是个复杂的比喻,“牛羊像图案”的比喻依附于“(草原像)绿缎”的比喻之中。复杂比喻使得所写景色更加迷人,更加多姿多彩。作为比喻中表现力最强的一种格式,博喻在这篇文章中也显示了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事物特征,渲染气氛和创造意境的特长。如写溪边的野花,“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一口气连用三个比喻,从华丽、耀眼、绚烂三个不同角度描绘出野花的艳丽,表现出作者无比喜爱的心情。 3.色彩和感情基调 本文又一特色:写景状物十分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让景物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教师可组织学生朗读一些重要段落,引导学生体会优美的景物描写及其描写后面所蕴含着的丰富的感情,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和感情基调。可以文章第三、四小标题下的内容为例,体会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写野马,作者抓住了“野”的特征,着重突出野马的外形,表现在鬣鬃上,“长长的鬣鬃在黎明淡青的天光下,就像许多飘曳的缎幅,”“那鬣鬃一直披垂到膝下,闪着美丽的光泽”,突现出野马的体态美;同时还写了野马的生活习性,它们特别“合群”和“护群”,把野马的雄姿放在草原日出的背景上,突现出野马之静态美。写天然湖,作者重点写湖色之多变,先从“奇”“清”“美”“幽”,写出湖的特点,再写湖的颜色多变:高处望,是“一片爽心悦目的茫茫碧水”;低处看,是“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由近望远,是“湖色越远越深……”这样,天然湖与一般湖水的区别就写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