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闽中桥梁甲天下》教案二3
时间:2005-02-11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wanghao079 访问:
教学目的:
一、了解福建古代桥梁建筑的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二、学习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周密和简明、平实。
三、掌握说明文阅读方法。
教学要求:
一、学习课文准确、周密和简明、平实的语言并运用到说明文写作中。
二、复习有关的说明方法,理解引用说明的作用。
三、归纳说明文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揣摩课文,学习课文准确、周密和简明、平实的语言。
二、归纳说明文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用准确、周密的语言写作说明文。
二、归纳说明文阅读的方法。
教学设想:
一、通过布置预习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对课文的初步阅读。
预习时要求学生完成:
1.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脉络。
2.自己搜集关于桥梁方面的知识和图片,了解桥梁建筑的成就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3.找出课文中的引用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任选一段体会和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周密。
二、在突破本课重点的基础上,教师授之以渔,归纳说明文阅读方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熟悉课文内容,复习有关的说明方法,理解引用说明的作用。
二、概括各段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猜谜语:"驼背公公, 力大无穷, 爱驮什么? 车水马龙。"(打一建筑物)
"年年月月立水中, 不怕雨来不怕风, 只为方便大家走, 坚持日夜不收工。"(打一建筑物)
2.提出问题:(1)你知道的桥是什么样或搜集到了哪些桥的图片?(请学生表述或展示)
(2)古代桥梁建筑有什么特点?
二、归纳课文,生发拓展课堂
1. 基础知识,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2.作者介绍
林剑华出生于1901年,原名景滢,字剑华,城厢下务巷人。他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其时革命先烈瞿秋白、邓中夏等人就在该校执教,因此林剑华受他们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有一定的认识。
1927年,林剑华由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推介到江西南昌任《国民日报》总编辑。后来他回到家乡,出任国民党莆田县党部书记长,并历任砺青中学、中山中学校董。1933年,他参加了以张琴为社长的"壶社"诗社,研究诗歌创作。
林剑华文学造诣颇深,新中国诞生后不久,他应社会科学院的邀请来到首都北京,协助北大教授、历史学家顾颉刚校点《二十四史》。
1961年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被指派赴北戴河休养。在旬余时间里,他把沿途所见和感受写成《北戴河诗稿》,计三十首。
不幸的是1966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北京的"红卫兵"掀起了一场把"黑五类"赶出北京城的运动,就在林剑华被"勒令"回莆的列车上,他竟然被"红卫兵"打死,终年65岁。
3.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各段内容。
全文共9段,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概括介绍福建特别是闽南地区历史上桥梁建筑的特点及原因。
第1段:先总起说明一句点题。接着引一段古文佐证,又列举三位外国著名人士的言论加以补充和说明。这四处引文都很有说服力。其中马可·波罗和李约瑟的话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第2段:紧承上文,介绍闽南地区桥梁建筑发达的原因。
可分两层,1.说明宋代泉州地区经济发展刺激了"造桥热"。
4.引用文献和数字,说明闽南地区桥梁建筑的两个特征:数量多和建桥速度快,以印证"造桥热"。
第二部分(3~8段):具体说明闽南桥梁建筑的其余五个特征。
第3段:承上启下的过渡段。
第4段:列举数据说明闽南桥梁建筑规模宏大。
第5段:介绍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闽南造桥技术,重点说明了泉州洛阳桥的三大技术突破:筏形基础法、种蛎固础法、浮运架梁法,附带说明了睡木沉基法。
第6段:说明闽南桥梁的制式及其特点,这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指出福建桥梁的制式,第二句加以补充说明,最后一句,通过比较,列举石梁桥的优点,语言简练又周密。
第7段:说明福建桥梁建筑精巧的工艺,先写严格挑选石工工艺师,引用《闽书》称赞石匠技艺水平的话。次写桥梁建筑的装饰艺术,以洛阳桥为例,对桥上的艺术品列举数字,逐一介绍。再次写壮观精巧的桥上架屋。
第8段:介绍福建桥梁建筑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的特征。
第三部分(9段):补充说明元明清各代建桥和古桥现有的情况,收束全文。
5.请同学们找出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选其中一处分析引用说明的作用。
教师明确:本文主要运用了引用、举例、数字说明等方法,其中直接引用达8次之多。这些引用的内容,有的引自古籍文献,有的出自文人之口,有的来自民间;其中多数是中国人的记载和言论,也有外国人的评价和感叹。他们或阐释文章题目,或盛赞建筑工人;或为上下文过渡,或为某一建筑特征佐证;或介绍技术,或说明工艺。
6.扩展课堂,介绍课文中提到的几种桥梁。(江东桥 )
三、小结本课
1.重点字词音形义
总结课文脉络
四、作业
1.熟读课文,选一两处体会说明语言表达的特点。
2.做课后习题一。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体会本课说明语言的特点,选一两处分析。
2.归纳说明文阅读的方法。
3.巩固练习。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
二、分组讨论本课说明语言的特点并选一处分析
教师点拨:
1.第2段说明"造桥热"的原因,课文在时间上,由五代到宋代;在地域上,由福建写到泉州。说明原因则依次写了大批移民--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较快--空前繁荣--外贸相当发达--外贸进一步繁荣--改善交通条件--持续近百年的"造桥热"。每一个环节都与上一个环节紧紧相连,并以前面所有的环节为基础。
每一个环节的用语都很有分寸,恰如其分地说明经济不断发展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
2.第5段在全文中占有重要位置,不说清楚,人们就无法了解闽南造桥技术的水平;而如说得过细,又难免冗长拖沓,令人生厌。课文一方面采用描述、列数字、作比较、引用、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另一方面在语言上力求简练、平实。作者采用一些文言语句和成语,它们与引用文字中的文言词语相应和,融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洛阳桥经历近千年的风浪考验,至今仍安然无恙,造福于人民,实有赖于此"等。
3.第7段语言准确、周密的例子,如"福建古代桥梁建筑也十分注重艺术性","也"字在内容上承接上文"技术先进",在结构上具有呼应连接的作用。"沿海梁式石桥上往往有石雕、碑记、亭、塔幢、扶栏等艺术品来装饰,使桥梁更加壮丽","往往"是说并非全部如此,符合实际;"更加"表明没有这些艺术品的装饰,桥梁已经够得上壮丽了,有了它们的装点,壮丽的程度又增加了许多。
三、在复习前两册说明文教学的基础上,归纳说明文阅读的方法。
(一)弄清说明对象
例如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的说明文。文章介绍了福建地区,特别是闽南地区古代桥梁建筑的情况,重点介绍闽南桥梁建筑的特征。是一篇以静态的实体事物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
而初中学过的《向沙漠进军》,文章的前半部分介绍沙漠逞强施威的情况,从这个局部看,沙漠是说明的对象;但从全文看,写沙漠肆虐正是为说明人类要向沙漠进军的原因,下文接着介绍人类怎样征服沙漠并利用沙漠为人类造福。因此,全文的说明对象不是沙漠这个事物,而是人类为什么和怎样向沙漠进军这个道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二)抓住对象特征
要准确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只找到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还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篇说明文是否达到说明的目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
例如本文,作者紧紧抓住闽南桥梁建筑的"规模宏大、技术先进、以石梁桥为主、工艺精巧、形式多"等特征来说明其"甲天下"。
(三)理清说明顺序
如何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呢?一般地说,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都有表明顺序的语言标志,如方位词、时间词等。理清逻辑顺序,要先概括每段的说明内容,再分析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理清说明顺序。 有些说明文,可以综合运用几种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更加条理化。
如《苏州园林》一文,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入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的这"四个讲究"是主要的,然后再说花墙廊子等次要的。因此这篇文章综合运用了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几种说明顺序,极有条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这一特征。
(四)了解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资料。 明确常见的7种说明方法的概念时不要死记硬背,而要能具体判断文章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同时还要能结合文章,分析它的作用。
例如《闽中桥梁甲天下》主要运用了引用、举例、数字说明等方法,其中直接引用达8次之多,或阐释文章题目,或盛赞建筑工人,或为上下文过渡,或为某一建筑特征佐证,或介绍技术、说明工艺等。
(五)体会说明语言
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如"沿海梁式石桥上往往有石雕、碑记、亭、塔幢、扶栏等艺术品来装饰,使桥梁更加壮丽"。"往往"是说并非全部如此,符合实际;"更加"表明没有这些艺术品的装饰,桥梁已经够得上壮丽了,有了它们的装点,壮丽的程度又增加了许多。 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的语言都要求准确,当然,在准确的前提下也不排除生动的说明,特别是科学小品更是如此。
(六)了解文章结构
说明文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结构关系。 并列式、 递进式、总分式。
当然,针对某一篇文章或某一具体段落,几种结构形式有时单独使用,有时交替使用,有时大层次之间按照一种结构形式安排,而其中的某一小层次采取另一种结构形式。
四、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习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选出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填入( )。
A.说明赵州桥非常雄伟。
B.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C.说明赵州桥结构的特点:结构巧,用料省,强度高,形式美。
D.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将这段文字划分成三个层次,在文中用"‖"隔开。
3.作者以准确而生动的语言解说事物特点,或运用比喻,或列举数字,或引用古籍,或举例说明等。分析下边的句子,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种?并指出这些句子分别说明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一点?
(1)全长五十点八二米,两端宽九点六米,中部略窄,宽九米。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4)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5)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4.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边句子中加线词语的作用。
(1)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五、小结本课
1.说明语言的特点。
2.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C
2.……人不知其所以为"。‖……"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还刻着他的名字。
3.(1)列举数字,说明了赵州桥非常雄伟。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赵州桥大拱的形状,从而说明了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的特征。
(3)引用古籍,说明赵州桥设计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
(4)举例说明,说明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5)引用古籍和运用比喻,说明了赵州桥的形式美观。
4.(1)"可算"一词表示估计,作者在说明事物特点时,既有一定的资料作根据,又有资料掌握不全的顾虑,所以必须留有余地。"可算"在这里,表示对所下结论不作绝对肯定,这也是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点。
(2)"两肩"准确形象地说明了小拱在大拱两端之上,而不是与大拱平行的位置。"各"准确地说明了小拱的分布和数量。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闽中桥梁甲天下》教案2
《闽中桥梁甲天下》写作特点7
林剑华-《闽中桥梁甲天下》作者介绍
(语文版)《空城计》教学设计10
《闽中桥梁甲天下》教学设计4
《闽中桥梁甲天下》扩展训练6
《闽中桥梁甲天下》课堂练习5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苏教版)《城南旧事》教案1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8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渝ICP备1400373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80201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