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诗的重点是诵读,难点是对每句诗含义的理解和对整首诗表达思想感情的准确把握。《国殇》是先秦的文化作品,距今约3000年,历史久远,与现在有距离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这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首祭歌──为国捐躯的烈士而歌。比起《关雎》来生难字多,表现的题材大、气势大,在学习和理解上都有一些难度。 1.描写古代战争的生字词多,这是学习中要突破的第一个重难点。为引起学生的兴趣,可让学生按字词的分类查找了解词义,如,描写兵器的生字词,如犀甲、吴戈、玉枹,旌,矢、毂等;诗文中使用的动词,如被、坠、殪、絷、霾、怼等;形容词,如忽、惩等;助动词,如兮、以等,在弄清每个字词含义的基础上,弄懂每句的意思以及上下诗句的关系,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叙赞关系,从整体把握全诗内容。 2.如何掌握作者对战场描写的手法,是要解决的第二个难点。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样要描写激战的全过程,而且要从敌胜我败着笔,描写这一过程都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段。 (1)要讲清当时楚国自怀王后期开始,与秦交战屡屡战败以及民间出现“楚虽三声,亡秦必楚”口号的历史背景;(2)讲清写这一激战场面运用了概括叙述和具体描写、动态描写与静态画面结合、暗写敌人和明写楚军奋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对的诗句,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两者的内在关系,体会作者是以此来渲染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气氛,以及战士们富于牺牲的可贵精神。 3.深刻理解赞颂与叙述的关系,是要攻破的第三个重难点。要引导学生思索赞颂时为什么插入了形象描写,“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赞颂部分与叙述部分是一种什么关系,后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讲清形象描写是为了体现战士宁死不屈的精神,叙述与赞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前者叙的内容是后面赞的依据,后面赞的词句是前者叙的深化,两者有机联系,互相映衬,完美表现了诗的主题。最后两句进一步点题,把全诗爱国主义基调推向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