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首页
高中课件
高中试卷
高中教案
初中课件
初中试卷
初中教案
中职课件
中职试卷
中职教案
其它资源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天山景物记》教案8
时间:2005-04-13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hwqj 访问:
一、教学目的、要求:
1、理清本文的“形”,即本文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2、学习本文第一小节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层次;
3、体会文中的语言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关于“雪峰·溪流·森林·野花”这一小节的景物及其出现的层次;各景物的特征;作者的感觉变化。
2、难点:描写森林时所采用的衬托的修辞手法及描写野花时用的博喻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设想:
采用分层推进方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活跃课堂气氛,在处理课文重点、难点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找出文段中写景顺序的特点,找出文中写景状物采用的方法,进而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教学步骤:
《天山景物记》是当代散文,但写作年代距离现在已有四十年,学生不易理解作者的那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情感,因此,在讲析课之前,须对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作一定的交代。而后,才进入对课文的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1、简介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南怀花》、《钢铁动脉》、《阳光灿烂照天山》和散文集《幸福的人》、《情满青山》、《月亮湖》。
2、解标题:
“天山”点出地点和描写范围,“景物”确定描写内容,题目朴实、明确。
3、全班朗读课文第一节“雪峰·溪流·森林·野花”。(朗读时要求学生注意领会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4、分析“雪峰 溪流 森林 野花”一节,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本节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共写了哪些景物?(本设题面向低层级的学生)
提问后,师明确:写景顺序是从外到内、由高到低;共写了四种景物,即雪峰、溪流、森林、野花。
(2)进入天山后,作者在感觉上有什么样的变化?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特色?(本设题面向中层级的学生,要求这些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
提问后,明确:作者在感觉上有由炎夏入凉秋,又由凉秋入和春的变化。写景方面的特色是,顺序由外入内、由高到低,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词,修辞方面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在色彩上,采用异色映衬的方法。
(3)作者介绍森林时,用了什么手法?在介绍野花时,又用了什么手法?请分析。(本设题面向高层级的学生,要求这部分学生掌握衬托和博喻的修辞手法,并且能加以分析。)
提问后,明确:①作者介绍森林时,用了衬托的修辞手法,分别以“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衬出森林的密集高大,以“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衬出森林的幽静,以“远处的几声鸟鸣”衬出森林的幽深,以“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衬出森林的幽暗。
②介绍野花时,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分别用“织锦的华丽”、“彩霞的耀眼”、“长虹的绚烂”来比喻野花的五彩缤纷,写出了野花众多、耀眼醒目、绚烂艳丽的特点。
5、作者写野花时分别从哪些角度入手?(本设题面向中高层级的学生。)
提问后,明确:作者写野花时分别从背景感觉、生长环境、近景色彩等角度入手。
6、回顾本课时内容,指导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知识,让学生课后通过朗读来领会文中的语言特色,领略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给读者带来的亲切感,并体会用第二人称叙述的作用,学以致用,利用课余时间写一篇介绍晋江一中、引导别人参观一中的短文。
7、布置作业:
(1) 结合“思考和练习”一的表格及本课时分析的方法,认真阅读“迷人的夏季牧场”,分别归纳各小段的内容,并分析这节的写景顺序和景物变化特点。
(2)分析“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一节,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奇珍异品的什么特点而写。
[板书设计]
雪峰:高大、巍峨壮观。(异色映衬)
溪流:由飞泻下来的雪水汇成,奇特,清澈,有无限生机。
“斑斑点点的日影”衬托出森林的密集高大;
森 “马蹄溅起在岩石上的水声”衬出森林的幽静;
林 “远处的几声鸟鸣”衬出森林的幽深;
“密林中闪着烟头的红火光”衬出森林的幽暗。
背景感觉——山色柔嫩、山形柔和;
野 生长环境——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的、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
花 近景色彩——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耀 眼。
(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天山景物记》新知教学设计方案22
《天山景物记》整体阅读设计方案25
《天山景物记》是怎样写出来的18
《天山景物记》教案7
《天山景物记》课堂小结设计方案13
《天山景物记》内容分析17
《天山景物记》写作特点21
《天山景物记》训练重点24
《天山景物记》重难点分析27
《天山景物记》教法指导10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天净沙·秋思》教案3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
《背影》课堂实录21
站内搜索(多个关键字用"空格"格开):
下载
文章
高级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
|
会员状态
|
重新登录
|
会员注册
|
在线充值
|
站长:范开玲 Email:
98yw@163.com
手机或微信:13527501799
联系QQ
:32115460
淘宝旺旺:
渝ICP备14003730号-1
渝公网安备 500118020101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