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由高职考试作文命题导向谈中职作文教学的问题

时间:2004-07-26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茶香醉人  访问:

一、2003年高职作文试题简析。
     2003年重庆市高职作文试题要求考生以“生活中的人情美”为话题,通过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体会和感悟,自己命题,自己立意,不限文体,写一篇700字左右的作文。
     作文试题“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自定)的宽松要求,给考生写作以充分的自由度,有利于扬其个性之所长。
     关于切入的视觉,考生无论写什么文体,既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关于文体,指的是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试题没有文体限定。写议论文的,从理性的认识、理论的高度来阐述是可以的;如果写记叙文,允许考生选取生活体验中的某一个情节或细节去反映某种认识或表达某中情感,只要考生在叙述讨幸寻凳尽吧钪械娜饲槊馈本涂梢浴9赜诹怠跋质瞪睢钡奈侍猓绻忌∪〉氖枪糯獠模渥魑囊此欠癜懈鋈说娜现颓楦刑逖椋小拔摇痹诰涂梢浴?
     二、高职考试作文命题的导向: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人们对高职考试作文的关注,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所应承载的分量。高职考试作文不仅是考生、家长及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也往往是一些媒体争相炒作的热点。作文考题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或引领(全国普通高考的作文题更是如此)。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考试作文命题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过去一般是命题作文,但命题作文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规定的框框内,审题稍有不慎,就会“跑题”。同时,命题作文有时还难免与部分学校的作文训练题撞车,因此有一些人往往喜欢在猜题上绞尽脑汁。后来出现给材料作文,给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有了一些改进,应考者不容易猜到题目,但要求学生立意必须紧扣材料,限制过死,不利于富有创新精神的、有才华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特别是形成了“叙——议——联——结”的新八股模式后,考生立意、选材的自由被剥夺,文章构思也大同小异,学生作文的个性化因受限制而难以展示。而近几年的高职考试作文,在命题上有所创新,出现了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式作文。它以提倡创新、展示个性为原则,强调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结构模式不拘一格,突出的特点是限制条件少、开放性强。这种命题可看作是对过去作文命题过死的一个校正,从考试结果看,优秀作文比过去明显增多。
     高职考试作文命题本身就是一个难题。可以说无论是由谁来命题,要做到所有考生和教师都满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对高职考试作文题也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它。其实,回顾近两年重庆市高职作文的命题,我们可以基本把握它的命题思路脉络。2001年的高职考试作文题是“从‘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谈起” ,并有这样一个提示:题目中引用的诗句选自唐朝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关心百姓疾苦、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崇高感情。同时要求从诗句中引出感想,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字。2002 年的高职考试作文题是一个话题作文:“生活是一本教科书,在这本书里有幸福也有灾难,有机会也有挫折,有希望也有失望,有选择也有放弃……总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无所不有。请你以‘面对生活’为话题,或讲述故事,或抒发感情,或发表议论,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联系自己实际,写出真情实感;力求写出自己对生活独到的感受;700字左右;同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和姓名。而今年仍然是话题作文。可以说,今后的高职考试作文命题,如何减少某些批评,如何避开老师和学生猜题,这将是命题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但不管怎么说,我始终认为,话题作文,在避免猜题、防止抄袭上是成功的。它不再只是要求考生就一个概念或一个判断做文章,而是重点检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相关素质,检测考生的思辨力度,体现考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变通性,有很强的检测选拔功能;此外,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注重自身的情感体验,还能有效地检验考生情感的真实性和个别性,检验考生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和写作技巧的新巧性,检测考生思维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当然,我们在阅卷时,也非常强调阅卷老师注意把握综合性原则,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对考生进行全面衡量,强调检测考生思维的综合性和文章的整体性。
     总之,今年的作文,要求考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搜寻写作材料,这对假话连篇的中职学生作文现状是一个纠偏或警示;它要求考生在思辨中去立意构思,也要求中职学生在平时的读写训练中必须强化思维训练。这也给中职语文教师带来不少启示:亦步亦趋于往年高考式的作文备考指导是绝对行不通的,是要吃大亏的。
     三、高职考试作文初步显示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职语文新《大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新《大纲》还同时提出: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拓展视野、重视积累,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要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研究教法,要注意学生的态度、兴趣、习惯、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近几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师也都在认真思考自己的作为,力求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所以,今年的高职作文考试已初步显示出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1、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写出了真情实感。
     考生在作文中涉及的内容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今年热门的话题,“非典”,有环保、伊拉克战争、中日关系、师生关系、母子父子关系、社会老龄化问题、应试教育、就业择业、同学朋友关系、文学问题等等,甚至还有爱情问题,并且考生对这些都有自己真切独特的感受,都注重了情感与社会与生活的关系。如在优秀作文《捕捉理性的灵光》一文,考生站在历史的角度,从感情与理性的高度去审视纷繁的世界,感在激情飞扬的同时,有逻辑的分析、理性的判断,并从孔子、诸葛亮、托尔斯泰、南丁格尔等等人物的事迹,对“人情美”进行了热情的讴歌和赞美,显示了考生较高的文学素养和理性的思考。确实,这位考生在捕捉理性的灵光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考生所透露出的他在文学与历史方面的灵气。还有一个考生平时就注意观察生活,对生活有一定思考的习惯,进了考场他也在思考生活,作文只记了一件小事,监考老师给他垫桌腿,他对监考老师由“金刚”到“菩萨”认识的转变,表现了监考老师对考生的爱,也细致的刻画出了自己当时颇为复杂的心理活动,写得非常感人,可以看出这位考生平时对生活有着比较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
     2、文体多样,语言活泼,显示了较为高超的语言技巧
     涉及的文体除了记叙、议论、散文、小说等常见的文体以外,还有文学评论、戏剧、杂文、辩论、读后感等新鲜活泼的文体。运用这些文体能使文章的内容表达的更加生动形象。如小说《他是劳模》,写了人们对劳模不公正的待遇,致使劳模走入极端(当然可能有失偏颇)。再如杂文《毛泽东与赵薇》、读后感《邹忌与齐王纳谏新解》等等,都显示了部分考生较为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
     3、初步显示了中职语文新教材新课改的实绩。
     新编的中职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和时代性,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规范,都有利于拓宽中职学生的视野,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此次高职考试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眼界比较开阔,他们从课本出发,走进了文学的广阔天地,更走进了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将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进行阅读,很自然地引出三峡库区大移民中呈现“人情美”的话题。再如有学生通过阅读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引出自己母亲的几件事情,以朴实的语言抒写出一曲感人肺腑的心曲。
     四、高职考试作文中应思考的问题。
     在阅卷中我们发现,许多作文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缺乏个性化。具体表现为:
     1、对生命缺乏关爱,对生活缺乏激情,对未来充满失望。如《一个囚犯的忏悔》、《一封遗书》,表现杀父、自杀的倾向,表现出一种阴暗冷漠的心态;《祭高职考试》对国家的高考制度的诽谤;《我的求职生涯》虽然可能是真实的,则以偏概全,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抨击,扫荡一切,全盘的否定一切。还有的写自己考试作弊,好友给错误的答案,显示社会的世态炎凉。有一篇寓言故事《病毒与人类的对话》,则表现人类最终被病毒所毁灭。
     2、生活体验甚浅,矫情过多。如《父亲的感情》,写自己父亲为了抗击“非典”与母亲离婚,显然是对生活的胡编乱造,缺乏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有如《给萨达姆的一封情书》等等,极端缺乏是非观念。
     3、过分追求形式的创新,与题意相违背。如《生存的寓言》,对话、日记、梦境夹杂,文体非驴非马,内容与形式未做到完美的统一。
     4、想展示情感状态却无真正感人的细节,展示“人情美”的状态无深度。如《偷钱中的误会》,作文题材低龄化:丢钱、打碎了花瓶、双亲重男轻女等等,用幼儿的眼光看待生活等等。作文底龄化的倾向,但又失去了儿童的天真,反映了考生生活的匮乏,认知的肤浅。
     五、问题产生的原因。
     1、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化文化的矛盾。
     传统的文化价值需要我们反思。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要克服传统文化价值观与个性张扬的矛盾,需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而学习语文“悦”究竟在何处?如果学习无乐趣,肯定学不好。有作文只有一句话,“见了这个题目我火冒三丈”,还有的写“如何做个好媳妇”,文章结尾说“本姑娘让各位考官见笑了”,让人啼笑皆非。
     2、文化的全球性与本土性的矛盾。
     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击,使弱势文化逐渐消解。当前对网络、追星族、爱情的荒谬追求,最主要的是语言,英语统治世界的倾向,这是很可怕的,也是十分让人忧虑的。教育者不要偏离自己的文化身份,要有民族文化身份的定位,如果传播低层次的文化,是对文化教育的贬低与亵渎。如在一些作文中网络语言的运用,有时虽然可能带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但这样的语言明显缺乏文化内涵,长久下去,语言的匮乏,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注意。如作文《毛泽东与赵薇》,作者把毛泽东与赵薇进行比较,虽然是未可厚非,但显示了作者对歌星的盲目崇拜,对革命导师的无知调侃。
     3、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矛盾。
     教育去追求经济效益,提出什么“教育产业化”的口号等等,恶果已经显现,而职业教育丢弃自身的特色,大搞“普教”化,对学生采取“经营”式的培养,不重视能力培养,少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第一线接触而产生的隔膜,过分接受大众媒介模式化的灌输和误导,如《还珠格格》的幼稚影视、“今年爸妈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广告之类。在教学中过分的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受工业化模式操作的影响,对学生“批量生产” 的表现等等。这样,个性化的写作很少,趋异求同,文中无“我”,心中无“我”,也就毫不奇怪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