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语教学

林剑华-《闽中桥梁甲天下》作者介绍

时间:2005-04-12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  作者:茶香醉人  访问:
林剑华出生于1901年,原名景滢,字剑华,城厢下务巷人。他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其时革命先烈瞿秋白、邓中夏等人就在该校执教,因此林剑华受他们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救国救民的主张有一定的认识。

    1927年,林剑华由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推介到江西南昌任《国民日报》总编辑。后来他回到家乡,出任国民党莆田县党部书记长,并历任砺青中学、中山中学校董。1933年,他参加了以张琴为社长的“壶社”诗社,研究诗歌创作。

    1943年林剑华因放走中共莆田地下党领导人林汝楠而被以“私通异党”之名,给予党内记过处分,并撤销了书记长职务。1944年,他应海疆学校(大专)校长梁龙光(即梁披云,与林是上海大学同学)的邀请去泉州执教中国文学。1948年秋,他又应中山中学董事会之聘,离泉返莆出任中山中学校长。1949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十分迅猛,闽中游击支队司令部领导于1949年1月成立莆田地下联络站,这个联络站就设在林剑华家里。为此,林剑华的家成了莆田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和秘密活动的联络点,也成为莆仙县委和游击队一些负责同志进城执行任务的落脚点和隐蔽点。林剑华不但成为我游击队联络站的庇护者,而且还为游击队提供情报。

    林剑华文学造诣颇深,新中国诞生后不久,他应社会科学院的邀请来到首都北京,协助北大教授、历史学家顾颉刚校点《二十四史》。1961年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他被指派赴北戴河休养。在旬余时间里,他把沿途所见和感受写成《北戴河诗稿》,计三十首。

    不幸的是1966年中国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北京的“红卫兵”掀起了一场把“黑五类”赶出北京城的运动,就在林剑华被“勒令”回莆的列车上,他竟然被“红卫兵”打死,终年65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