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 2 、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大意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教学设想】 1 、学习文质兼美的散文,不宜琐碎地串讲字词,以破坏其美感。可通过听说读等多种方式,利用实物投影、 录音机 、电脑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及深入学习。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内容,理解"雅舍"雅在何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1. 要求学生回答《黄鹂》、《黄山记》的作者、语言特点。 2. 背诵《陋室铭》,以便导入新课。 二、导入新课:我国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情言志,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节操,借莲来表现自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刚才背诵的《陋室铭》是刘禹锡表明心迹之作。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散文中的名篇,它同样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请大家翻开书P126页。 三、讲授新课: (一) 初步感知课文 1、 问题设计: ⑴、从课题可看出作者写的对象是什么?(雅舍) ⑵、"雅舍"是什么? 2 、全班朗读课文。 教师点评并过渡:若要读出其中的情味,还要靠我们深入学习,请大家看我们的学习任务。 4、 出示教学目标 (二)整体把握课文,检查A层目标的达成情况 1、 问题设计: ⑴、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主要写的是什么?(雅舍。) ⑵、 什么是雅舍呢?(室名,实际上是简陋的房子。) ⑶、 是谁给它起的名字?(梁实秋。) ⑷、 他是何许人也?(我国著名作家、翻译家。) ⑸、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潇湘馆" "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雅舍"呢?难道他的房子真的很"雅"吗?请大家阅读课文,将与雅舍有关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 2 、让学生朗读描写雅舍的句子。 3、 过渡语:刚才我们朗读了梁实秋先生描写他的雅舍的语句,我想,每个同学的头脑里都会浮现出了不同的画面,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给大家描绘一下你想象的雅舍呢?描绘时可用上这样的句式 4 、[板书:雅舍的 很 ,你看 。] 5 、本节结束语:雅舍是什么样的呢?我想经过这些同学的一番描绘,大家头脑里的画面更加清晰了。然而我觉得介绍雅舍单靠嘴巴来说不够形象也不够生动,要是能看到雅舍那该多好啊。课后请我们的同学已经在课前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雅舍画下来了。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深入品味课文。 1 、出示几幅绘画作品 2、要求:A:观察并指出画面上的内容 B:描绘画面内容并指出其绘画所依据的课文上的语句。 C:指出画面中较有创意的地方,点评绘画者的想象是否合理 3 、针对每一幅画,教师可提供思考的问题: ⑴、请仔细观察,画面上的东西哪些是课文里提到的,哪些是通过想象加上去的? ⑵、 这画比较有创意的地方在哪里? 4、 小结并过渡: 如果你是梁实秋先生,你将以怎样的口吻来向别人介绍你的陋室呢? 让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提高。 1、 问题设计: ⑴、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陋室?(环境 室中事) ⑵、 从作者的描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他的房子是"雅"还是"不雅"?(不雅。) ⑶、作者认为雅舍之所以丫的原因是什么? ⑷、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2 、总结: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我们平时写作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的居室情景的描绘,形容其特征,表达出你的心志和情趣。 (五)、欣赏本文典雅隽永而又活泼自然的语言。 (六)、了解与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文风。 四、回顾所学,背诵课文第四段。 1 、课文板书(略) 2 、让各层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 3 、先齐背,后抽背。 五、布置作业: 1、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 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 ⑴前面有阡陌螺旋的稻田 ⑵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⑶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 ⑷再远望过去是葱翠的远山几抹 ⑸是竹林,是水池,是粪坑 ⑹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 A、⑵⑶⑹ B、⑴⑷⑸ C、⑵⑶⑸ D、⑴⑷⑹ 2、课后练习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