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语基测试 1、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凡是默守成规不思改革的领导所在的单位很少有大胆创新、励精图治的精神。
B 六月一日,亚洲飞人柯受良驾车飞度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的成功,为香港回归祖国献上的一份厚礼。 C 鹰眼之所以能明查秋豪,是因为它有构造特殊的眼睛,这是其它鸟类都无可比拟的。 D 学习必须按步就班,寻序渐进,还要有砌而不舍的精神。 2、都是由近义词构成的一组是:( ) A (1)唾手可得 高不可攀 (2)一马平川 崎岖不平 B (1)唾手可得 伸手可及 (2)一马平川 坦荡如砥 C (1)走投无路 山穷水尽 (2)老态龙钟 鹤发童颜 D (1)前程似锦 山穷水尽 (2)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3、下面词语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假”: 假公济私 弄假成真 假设 请假 B “薄”: 厚此薄彼 日薄西山 菲薄 瘠薄 C “奇”: 奇闻轶事 奇耻大辱 奇观 奇葩 D “温”: 温暖如春 温故知新 温柔 温和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括号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 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学习社会,无论业余作者( )专业作家都不可忽视,不要以为只要在生活中就自然可以深刻、正确地认识生活( )理解生活。这里有心( )无心,自觉( )不自觉,主动( )被动,热情( )不够热情( )冷漠,是不大一样的。
A 或 和 和 和 和 和 甚或 B 和 或 或 或 或 或 和 C 和 和 或 或 或 或 或 D 或 或 和 和 和 和 甚或 5、“问题”一词有很多义项,下面句子中的“问题”都依次作了解释,请选出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他学习没有问题,工作有问题。党支部对他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同志能力没有问题,主要思想有问题。因此,对他来说,重要的问题是摆正学习和工作的位置,否则要出问题。 A 缺点 困难 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 困难 疙瘩 关键 错误
B 困难 缺点 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 困难 毛病 关键 事故或意外
C 困难 缺点 错误 困难 毛病 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 错误D 缺点 困难 毛病 矛盾 错误 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 事故或意外
6、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张报纸比任何的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磕睡都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B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自己解决问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C 当民族危急的关头,只有人民才能担当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命运。 D 对于中学生参加歌厅、舞厅的夜生活的问题,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关注。
7、下面一句话中的五个定语的排列次序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个词的解释,你去查一查……《现代汉语词典》,就知道了。 (1)那 (2)昨天刚买的 (3)最新出版的 (4)书架上的 (5)一本 A(4)(3)(1)(5)(2) B(1)(5)(2)(4)(3) C(4)(1)(5)(2)(3) D(2)(1)(5)(3)(4) 8、下列复句不属于同一类型的一句是:( ) A 包身工们走进厂去,外面的工人也走进厂去。 B 汽车停住,车门打开,机场上响起了一片雷鸣般的掌声。 C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 祥子一边吃,一边把被拉去的事说了一遍。 9、下列句子中,与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B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市场上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0、下列作家、作品、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契诃夫—《项链》—路瓦栽夫人 B 曹 禺—《雷雨》—鲁大海 C 关汉卿—《窦娥冤》—窦 娥 D 夏 衍—《包身工》—“芦柴棒” 二 现代文阅读 ( 1) 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的选段,(2) 回答文后的问题:
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顶端叫果顶,浑圆或尖圆。两侧从果顶到蒂部有一条沟,叫做缝合线,显隐随品种而不同。就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 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还有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达六十克。 1、以上的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A 荔枝的形状与大小轻重 B 荔枝的品种与大小轻重 C 荔枝的价值与形态特征 D 荔枝的品种与形态特征 2、第一自然段的说明顺序是:( ) A 空间顺序 B 时间顺序 C 荔枝的成长过程 D 荔枝的价值 3、第一自然段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 比喻说明、引用说明 B 举例说明、引用说明 C 比喻说明、比较说明 D 举例说明、比喻说明 4、关于第二自然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说明 B 引用说明 C 举例说明了 D 比喻说明 (二)阅读《拿来主义》一文的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对“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运用脑髓”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当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B “放出眼光”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当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 C “自己来拿” 是指在实行“拿来主义”时要自己主动去拿,不能坐等人家送来。
D 这句话是强调了“拿来主义”应该具有的素质。 2、对文中有关文化遗产的比喻,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B “大宅子”比喻整个文化遗产。 C “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应全部抛弃的部分。 D “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的部分。 3、对文中“孱头”“昏蛋”“废物”和“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不同态度,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孱头”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 B “昏蛋”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故意毁灭,显示“革命”的虚无主义。 C “废物”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无所作为,伺机吸收的机会主义。 D “拿来主义”者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4、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与方法。 B 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的具体标准。 C这几段文字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的具体标准。 D这几段文字批判了穷青年对待祖上遗留下来的大宅子的三种态度,阐明了“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原则与方法。
三)阅读下列的游记散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山因雨长秀,石因雨生色。 沿着东山仄仄的曲径石道漫行,眼光穿过春雨编织的雨帘,东山奇景尽收眼底。满山石头嶙峋突兀,经春雨的浸淘,尽显出奇异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缤纷在此中。 远处观望,烟雨雾霭里,有的岩石似舟船渡海,有的似巨龙腾飞,有的似俊马奋蹄,有的似雄狮耽视;近处审视,有似刀斧之形,有似巨笔之态,有似剑戟之状,还有那数不尽的石屋石道石洞石廊石缝,似幽深莫测的大世界,又似一部千古不朽的史书。 离我远的一块巨石,负重承托着一块两头翘起的弯弯石头,似乎是一艘即将出海的渔船。我凝神视之,只见船儿动了,似缓缓波浪入海,溅起团团白色浪花。我定神审视,原来是一簇簇轻如棉絮的乳白云烟从石船底下悠游而过,使人对石船产生了游动的幻觉。我转到一尊赤红色巨石面前,只见一个老石匠和两个青年石匠,头戴雨笠站立在麻竹粗壮的脚手架上,依着巨大的岩石雕凿,看那精神矍铄的老石匠和血气方刚的青年石匠春雨淋透了他们的衣裳,隆凸起的肌肤清晰地显露出来,宛如一座立体的浮雕。我斗胆走上前去问他们为何要在雨中雕凿题字,他们却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漫山飘洒的烟雨对我说:“我们雕的是:‘烟雨东山,荟萃奇石’,这可是一次难以寻觅的机遇呀。” 一阵豪豪爽爽,清清朗朗的笑声,伴着春雨融入东山缓缓流动的烟云雾气里。 1、 文第二、三自然段抓住了东山岩石什么特点来写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三自然段突出了雨中东山岩石之美 B 二、三自然段表述了雨中游东山的情趣 C 二、三自然段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 二、三自然段点明大自然也有着令人深思的寓意 3、 第四自然段写石匠的一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本文内容,完成:(1)全文以“我”的〈 〉为线索,围绕一个〈 “ ” 〉字架构景物的背景,展开景物描写。 (2)全文主要的修辞手法是〈 〉和〈 〉其作用是〈 〉 5、 用一个短语来概括全文景物描写的内容是:
三 文言文阅读阅读《劝学》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 ( 1 ),无以至千里; ( 2 ) ,无以成江海。 ( 3 ) ,不能十步; ( 4 )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 文中空白处,2、 应补充的句子依次为: ( 1): (2): (3): (4):A 驽马十驾 ; B 不积跬步 ; C 不积小流 ; D 骐骥一跃 ;
2、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项有:( ) A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B 古之人不余欺 C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中的“上”、“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得兄事之”中的“兄”
B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中的“轻锐” C “南取百越之地”中的“南” D “笼养之”中的“笼” 4、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分析正确的是:( ) A 有两组对比:“一跃”与“十步”;“蚓”与“蟹” B 有三组对比:“骐骥”与“驽马”;“金石”与“朽木”;“蟹”与“蛇鳝” C 有三组对比:“骐骥”与“驽马”;“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蚓”与“蟹”
D有三组对比:“一跃”与“十步”;“金石”与“朽木”;“蚓”与“蟹” 5、 这段文字可以分为几层?请在文中加以标6、 示,7、 并概括层义。
四 作文题目:月夜遥想 要求: 1、运用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 文体不4、 限。 5、 字迹工整,6、 书写规范。
适应训练(十 三)参考答案:一 语基测试1、 C (A “默”应改为“墨”; B “度”应改为“渡”; C “步”应改为“部”; “寻”应改为“循”; “砌”应改为“锲” ) 2、B 3、C 4、B 5、B 6、A ( B 语序不合理。应改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C 搭配不当。“担当起”与“命运”不能搭配,可将“命运”改为“重任”; D 成分残缺。“”的主语残缺,应删掉“对于”,是“问题”成为主语的中心语。) 7、C 8、B ( B是承接关系的复句; 其余的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9、D (D与例句同为通感; A 为比喻; B为反语; C 为对偶) 10、A ( 《项链》的作者是莫泊桑,而非契诃夫 ) 二 现代文阅读(一) 1、A 2、A 3、D 4、D(二) 1、D 2、C 3、C 4、A(三) 1、七彩缤纷、形状奇异。 2、 D3、突出了山岩的奇异之美,抒发了对雨中东山的爱慕之情。 4、(1)所见所闻; 雨 (2)比喻和排比; 使所要描写的景物形象具体。 5、东山春雨奇石图
三 文言文阅读1、(1) B ; (2) C ; (3) D ; (4) A 2、A C ( A、C 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的倒装句 ;B 为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D 为被动句及省略句,“为(刘邦)所虏”) 3、B (B 句中的“轻锐”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余的选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
4、C 5、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至“无以成江海” 论述了学习必须不断积累; 第二层至“金石可镂” 论述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 第三层至段落完 论述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