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儿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近几年,我国学前教育虽取得巨大进步,但也面临着新困难、新问题,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小学化、缺乏职业保障等等。而如何形成合力,办好学前教育,成为政府和社会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2月16日,以“办好学前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在俞正声主席的主持下,多位来自相关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就如何办好学前教育建言献策。
长期以来,全国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政协委员非常关注学前教育发展问题。2016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率全国政协“办好学前教育”专题调研组到北京调研。同年,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卫红、马德秀、王全书分别率专题组,赴海南、甘肃开展专题调研,为开好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打下良好基础。此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由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和民进中央共同筹办,民进中央于2016年到湖北、山西等地组织专题调研,并召开学前教育专题座谈会,汇集各方力量就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议政建言。
多措并举:确保公益普惠性得到共享
“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比例较少。”2016年12月,专题组在调研期间了解到,城市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比例偏低,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公办园少、民办园贵的问题普遍存在。”委员们发现,一些地区学前教育“入园难,难过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学费”并不夸大其词,使广大处于橄榄形中段的人群陷入集体焦虑。一位熟悉当地幼教的工作人员告诉调研组。“公立幼儿园费用相对便宜,但由于幼儿园少,太难进,只能让娃娃进私立幼儿园。”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河南洛宁调研时注意到,全县只有一所机关幼儿园是公办园,绝大多数幼儿园属类是民办及社会力量参与筹办。为此,朱永新建议,加大财政投入,扩大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尤其是重点发展农村和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
“大力发展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增加城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主要渠道,是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重要途径。”参加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高美琴表示,应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相关法律法规,构建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在当前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办园用地难寻的情况下,如何遏止企事业单位幼儿园数量的持续减少,盘活、发挥和利用好这部分资源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祝连庆建议,政府要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通过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发展。
“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量存在的无证幼儿园是一个可以利用的资源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卢天锡认为,在当前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偏低,私立有证幼儿园普遍收费较高的刚性需求下,应全面排查、摸清无证园底数,降低办园门槛、简化手续,规范一批无证幼儿园资源,为适龄儿童提供优质的保育服务。
在北京和甘肃省临夏、定西等地走访时,多家民办幼儿园园长向委员们表示,在政府现行补贴标准下,幼儿园难以维系运转,“只能靠多收费维持。”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呼吁,政府按照幼儿园生均成本进行各类幼儿园收费标准核定,并给予普惠性经费补贴、减免租金等政策性补贴。
成本分担:建立可持续的保障机制
学前教育究竟是不是教育,政府要不要负责?调研期间,学前教育属性之争在委员的热议交谈中成为话题焦点。实际上,这涉及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来源和成本分担等核心内涵。
委员们认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经历了从政府直接领导到“政府主导、成本分担”的转变,导致各级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的责任也没有厘清,财政分担制度未建立,省、市、县区、乡镇各级投入比例和分工不明确。
“政府对发展学前教育有主导责任。”在座谈会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李卫红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道出了参与调研的委员们的心声。李卫红认为,良好的学前教育不仅可以为儿童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还能有效弥补贫困、亲情和家庭教育缺失带来的不利影响,阻断贫困的代际循环,可谓“抓一代,促两代,影响好几代”。
全国政协委员胡卫说,发展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在政府,但不等于要由政府包揽办学。“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完全由政府提供,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应坚持政府主体责任的同时,努力构建公办、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刘焱认为,当前滞后的投入成本分担机制已成为制约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她呼吁,各地政府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公办幼儿园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纳入当地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以确保公办幼儿园有基本的运行经费。此外,政府部门应当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建立真正惠及大众的、体现教育公平的财政拨款和适当收费相结合的成本分担机制。
“打破公办民办藩篱,建立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卫小春也认为,应该确立财政投入的分担职责与比例,“越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其财政保障的主体重心应该越高”。
调研期间,委员们发现,一些西部省份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免除学前教育学费,实践中不仅没有取得预想效果,而且还引发未享受免费教育家庭农户的不满。委员们认为,政府要因地制宜探索合适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比例,解决出生高峰和人口回落造成的学前教育资源多和少的矛盾。
师资教学:让数量与质量并驾齐驱
“落实学前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依法逐步为学前教师全员缴纳社保和公积金,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全国政协常委陈自力的建言,也是调研中各方关注和呼吁的重点。
在甘肃临夏、定西调研时,委员们了解到,由于幼儿教师编制政策,教师工资、社会保障、职称、培训等待遇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收入较低、保障程度差,流动性大,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幼教事业。
委员们还发现,我国西部地区许多幼儿园现代化的楼房里面空空荡荡,没有游戏区和必需的玩具教具。很多幼儿园以老师上课为主,有的幼儿园还设置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科目,甚至布置家庭作业,“小学化”倾向突出。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钟秉林建议,政府在完善硬件建设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资金投入方向及重点,提供丰富、适宜的玩具和游戏材料。引导幼儿园研究保教规律,优化教育内容,将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创设游戏条件,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依靠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构建统一的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和机构,对教师队伍进行统一人事管理,从制度上保障幼儿园规范招聘和教师合法权益。打通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加大对在职教师专业水平的认定。”民进中央也在其调研报告中建议。
对此,让刘焱和胡卫颇为赞赏的北京朝阳区政府改革探索恰恰与上述建议高度一致:“探索事业单位举办集团化普惠幼儿园,除了园长和少量专业教师为在编人员外,其他教师均采用社会招聘。这既保证幼儿园专业水准,又避免编制不足带来的限制。”
“农村学前教育要充分利用农村的环境来设置课程,让幼儿园在环境上家园化,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触自然与田园;在资源、活动上乡土化,用心纠正目前无处不在的西洋化、城市化;在学习方式上游戏化,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汤素兰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的学前教育,保护幼儿天性,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这才是学前教育的根本。
此前在调研期间,多地向调研组反映农村儿童营养失衡等问题。在小(学)、幼(儿园)同校内,“哥哥喝牛奶,吃鸡蛋,弟弟旁边看着流口水”已是老师们不能回避的尴尬实情。国务院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尚未惠及农村幼儿园的适龄儿童。
将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纳入营养改善计划,既是农村幼儿园、儿童家长的愿望,也是委员们的呼声和期望。为此,李卫红还呼吁尽快出台指导政策,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实施农村幼儿园免费午餐计划,改善农村幼儿营养状况。
全国人大常委、国家督学庞丽娟则呼吁尽快出台有关学前教育的专门法律,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难题、关键性体制机制问题予以明确规定。
“我国学前师资队伍面临数量与质量的双重困境,其中最需要接受培训的群体是农村幼教。”全国政协委员杨文在会上充满感情地说,为打破贫困的代际循环,让所有孩子共享高质量的教育,共筑中国梦,她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前专业学生到农村幼儿园顶岗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