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新闻

“我与中国教育报的故事”征文:亲情难舍30年

时间:2013-05-0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唐仲扬  访问:

寻找忠实读者 “我与中国教育报的故事”征文

我与中国教育报亲情难舍30年

  不经意间,我与中国教育报随影相伴30年了。 

  中国教育报是1983年初创刊的,当年7月7日正式出版。当时,我是湖南教育报刊社主要负责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从她的创刊号读到现在的近9000号报纸,从未间断过。我在阅读报纸的同时,也有幸尽我所能地为这张报纸的通讯工作效力。 

  1983年10月,我与《湖南教育》记者段志坚,和报社记者杨明森、郭建新一道,整整花了一个月时间,深入到湖南省西北崇山峻岭之中的石门县罗坪公社蛟蛇溪小学,采写了《崇高的献身精神——记山区女教师覃申媛》的长篇人物通讯,刊发于1983年12月12日的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同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转载了这篇通讯并配发了《向覃申媛学习》的短评。《新华文摘》1984年第4期也全文转载了这篇通讯。1983年12月7日,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开展向覃申媛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时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毛致用同志,在1984年3月24日的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学习覃申媛》的文章。从1984年暑期开始,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将覃申媛的感人事迹,拍成了片名为《烛光》的电影,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期间在全国公映。覃申媛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湖南省特级教师,并当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我们也从这次典型报道中受到启迪,尝到甜头。从1986年开始,每年教师节期间,《湖南教育》都有针对性地宣传一到两个教师典型,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从此,宣传人物典型和工作典型,成为湖南教育报刊社几十年宣传报道的“强项”。 

  1986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中国教育报建立地方记者站的决定》。湖南省教委研究决定,中国教育报湖南记者站挂靠湖南教育报刊社。经过近两年的筹备,湖南记者站于1988年10月宣告成立,我兼任站长。记者站成立后,在中国教育报刊社和湖南省教委的领导下,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做出显著工作成绩。建站头十年,除有一年报社因故没有评先评优外,其余九年湖南记者站都是报社的先进记者站,专职记者和兼职记者都是优秀记者。我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专职记者是个锻炼人、培养人的岗位。这个岗位接触上层、接近下层、见多识广,只要本人有一定新闻素质,又善于学习、勤奋工作,很容易显露才华。 

  我兼任湖南记者站站长10年,做的事情并不多,但报社领导对我厚爱有加。我1998年10月退休后不久,报纸编辑部就给记者站来函,明确我退休后中国教育报记者身份不变,根据身体情况,适当承担采访写作和调研工作。15年来,一方面,我与其他同志合作,继续为报纸的通讯报道尽绵薄之力;另一方面,每到邮发报刊收订时间,我都把来年的中国教育报订好。我每天阅读5种以上报纸,中国教育报是详读报纸之一。有重要文章,我都剪下来,分类保存以备查用。也许是职业养成的缘故,我收看新闻、阅读报刊,犹如吃饭、喝水,一天也不能少。而阅读次数最多、连续相伴时间最长的报纸,就是中国教育报。我与中国教育报亲情难舍,毫无疑问,也必将与她不离不弃,相伴到生命的终点。(作者:湖南教育报刊社原社长兼总编辑,曾兼任中国教育报湖南记者站站长 唐仲扬) 

  《中国教育报》2013年5月1日第2版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教育报创刊30周年。为了加强报纸与读者的互动,中国教育报启动“寻找忠实读者——我与中国教育报的故事”大型征文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批坚持读报用报的忠实读者,征集读者、采访对象与中国教育报的经历和故事,收集广大读者对中国教育报办报的意见、建议。从今天开始,本报开辟专栏刊发部分约稿和征文。

  山东省齐河县教育局韦清:中国教育报孕育共同的教育理想

  2004年下半年,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周刊组织了一个“校长要不要上课”的讨论,我的短文《校长要干校长的事》有幸于9月14日刊发,这是我当老师20年、爬格子7年来首次在国家级报纸发稿。从此,我就与“现代校长”周刊结下了不解之缘。>>>详细

  天津天铁集团教育委员会党委书记陈自鹏:中国教育报是个加油站

  最初阅读中国教育报,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我刚刚毕业的时候,恰逢中国教育报组织纪念自学考试的征文,我提笔写了一篇名为《身影》的散文,这篇小文得了二等奖,报社还寄来一笔奖金,后来这篇文章先后转载在天津日报、天津教育报上。>>>详细

  甘肃省天水市教育局电教馆副馆长闫锁田:梦自香山来

  那是2010年的初夏,我有幸在北京香山参加中国教育报举办的区域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会,让我紧紧握住了教育报各位老师的手,之后的相遇、相识、相知,我的新闻梦想才化茧成蝶。五月的香山,青山绿树,花团锦簇。见到中国教育报的编辑、记者,待人的厚道热情,一种相见如故的感觉扑面而来,一下子打破了对这份居于教育高层主流报刊心存的神秘感。>>>详细

  陕西省宝鸡市店子街中学党支部书记冯怀仁:中国教育报丰富了我的人生

  记得20多年前,我还是一名青年教师时就喜欢看报,而在众多报刊中我独爱中国教育报。那时,只要学校橱窗里贴出中国教育报,我必定从头看到尾。我经常跑到图书馆央求管理员,把上期橱窗贴出的中国教育报给我。时间久了,管理员就把从橱窗里取下来的中国教育报放到一边,等我去拿。后来当了校长,每到一所学校,我都给自己订一份中国教育报。>>>详细

  山东省临邑县教育局局长潘国英:每一所学校都离不开中国教育报

  对中国教育报有深刻的认识,是在2011年1月,张兴华和魏海政两位记者来临邑采访学校食堂工作。我县从2009年3月开始改造学校食堂,收回外人承包的学校食堂经营权,由学校自主管理,按照“零利润”模式经营,实行配餐制,每天学生交上6至7元钱,就能吃上三餐不重样的饭菜,主食放开肚皮吃。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全县22处学校食堂的改造,惠及全县2万多名学生。>>>详细

  河北省康保县第一中学教师石春:中国教育报引领我幸福成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文学作品和专业书籍之外,我最喜欢读的就是中国教育报。二十多年前我所在的乡村中学,全校只订阅了一份中国教育报,阅读这份报纸成了校长的专利,普通教师想读就只能向校长借阅。我是最能借报纸的人,每期都不落。>>>详细

  山西省运城市实验中学副校长杨学杰:中国教育报给我成长的源泉和养分

  从参加工作的1985年起,我与《中国教育报》在近30年中共同经历了许多故事。我的成长、我的进步、我的成熟,都得益于《中国教育报》。伴随着《中国教育报》不断壮大,我也逐渐成长起来。由教师到班主任,再到中层管理干部,到现在的学校领导,是她给了我成长的源泉和养分。>>>详细

  江苏省启东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施正辉:中国教育报是大胆改革的助推器

  1983年秋,我进入南京师范大学就读师范专业。在这所花园式学校里,最令我喜爱的不是古色建筑或花草树木,而是篮球场北侧道路旁长达30米的报栏。而最使我难忘的是,在这块阵地上结交了《中国教育报》这一良师益友。在上课途中或夜课结束后,总有我的身影在《中国教育报》面前出现。>>>详细

  湖北省武穴市余川镇中心学校教师吴学书:我成长的“思想导航器”

  每天与中国教育报为伴,心智得到润泽,感情得到升华,工作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我的人生之路似乎也因此一步一个辉煌。从教以来,我获得各级单位颁发的奖章、证书、奖状摞起来足有两尺多高,数一数,竟然有近百个。其中,有省教育厅评选的“湖北省骨干教师”,有黄冈市授予的“师德标兵”,等等。许多人说这些是我自身努力的结果,这是不知内情,其实,我的成长除了组织的培养教育外,还有中国教育报对我的影响和熏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教育报铺就了我的成长之路。>>>详细

  中国教育报退休记者苏婷: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

  1983年3月3日,是我到中国教育报工作的第一天。当天也是中国教育报“试刊号”发行的日子。记忆中,那天的阳光十分灿烂。穿过有些灰暗的楼道来到办公室,我见到的第一个场景是,编辑部里人人都捧着一张飘散着油墨香味的报纸兴奋地议论着,从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报头说到前几天的编排过程,大家说得津津有味。可能是因为刚上班的缘故,亲手做出第一张报纸的新鲜感、兴奋感溢满了报社的每间办公室。>>>详细

  中国教育报原总编室主任符德新:那时,我们正年轻

  30年的时光长河缓缓流淌。30年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已陆续步入退休行列,成了站在河岸上的观潮者。他们仍然在关注着这张与自己有着割不断血缘关系的报纸。新一届党中央做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教育报人脚踏实地,改进作风、文风,把这张报纸办成校长爱读、教师爱看的一张报纸,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详细   

  中国教育报云南记者站原站长肖敏:三十而立 花香满衣

  接到报社领导的短信,我以为看错了,30年?怎么会是30年?揉揉眼睛又一想,可不是30年了吗?哦,似箭光阴30年,人生路上匆忙工作时的精神皈依,亦可谓心灵寄托,我也一直引以为荣,且至今念念于心的中国教育报,已经三十而立。报纸草创时期艰难起步的往事,仍旧恍然如昨…… >>>详细  

  中国教育报原编委顾雪林:如风般的往事  

  1992年8月20日至9月21日,我和刘全聚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的邀请,赴新疆采访当地的教育,先后到过阜康、石河子、喀什、塔什库尔干、伊犁、阿勒泰和吐鲁番等地,一个月时间采访了近40所学校,回京后发表了《新疆教育万里行》的系列报道,一共7篇,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来函表扬。>>>详细 

  湖南省安化县林业局干部陶泽文:我和父亲与中国教育报的不解情缘 

  父亲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位退休干部,虽然年过七旬,但对中国教育报却情有独钟。他在退休的这些年中仍与中国教育报为伴。阅读中国教育报是他每天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一天不看报纸他就觉得吃饭不香、睡觉不实。>>>详细 

  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局长张英稳:一路有你相伴 不断创造辉煌 

  2003年,我担任海安县教育局局长。怎样才能尽快成为教育行政管理的熟手?我选择了阅读中国教育报,拜中国教育报为师。10年来,我天天读,天天做摘录,每月编一册《中国教育报摘录》,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实践。 >>>详细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宣传部副部长张同刚:从偷读报纸到割舍不断的情谊

  十几年前,我供职的校报编辑部虽然隶属于宣传部,却享受与宣传部一样有分发邮箱的待遇。校报编辑部没有订中国教育报,但宣传部订了,于是我每天早早就到收发室拿邮件,通过收发室的师傅,先把宣传部订的中国教育报读一遍,然后放回原处,再拿我们自己的邮件,这样就没有人知道我已经偷偷看过了。>>>详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