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新华社记者 王建民 摄
新华网甘肃酒泉9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赵薇)我是天宫一号,我从茫茫大漠而来,向浩瀚苍穹而去!
2011年9月29日,这个美丽的秋夜——我来了,带着一个古老民族千年不息的飞天梦想,来了。
这梦想,几乎与她沧桑的历史一样久远:从“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到“飞天壁画”上的婀娜身影;从战国时期屈原面向长空的“天问”,到明代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火箭开始人类飞向空中的首次尝试……
仰望长空,勇敢而浪漫的中华民族,从未停止对太空的幻想和思考。
万户最终没能摆脱地球的引力,陨落在苍茫大地上。而飞天之梦,却始终未从这个民族的梦想中消失。2003年10月,弱水之滨那个胡杨如金的季节,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远叩太空,中华民族千年梦想一朝得圆。
2008年,又是金秋之际,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中打开神舟飞船的舱门,漫步太空,第一次在太空中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战略到2008年翟志刚漫步太空,中华民族在16年间完成了3次载人航天飞行,并走到了尝试空间交会对接的今天。
此刻,伴随着愈加宏伟的民族抱负与科技理想,这梦想将如血液般支撑起我两年的太空生命。
我来了,我将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航天路延伸至天际。
等待远征的日子里,我曾静默矗立在发射塔架上与他们——长眠在东风陵园的600多位英灵——深情守望。
从聂帅到普通士兵,这些为共和国的航天事业奉献了青春、热血和生命的航天人,在无边秋色中为我讲述新中国的艰难问天之旅:
从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豪情召唤,到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从神舟一号飞船横空出世,到神舟五号第一次将中国人送入太空,再到神舟七号实现中国人漫步天际的梦想,中华民族的飞天之路艰辛而壮烈。
经历过一穷二白的困窘,品尝过梦想被尘封的苦涩,他们告诉我,正是曾经的挫败与苦痛,酿出了今日的深深喜悦。
从神舟到天宫,中国航天人的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稳。回首过往征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已然行程过半。
而我,将在浩瀚长空与英魂天地相望:航天人永生,航天精神不朽!
我来了,带来中华民族和平利用太空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