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新闻

教师节成家长"送礼节"?专家:回归尊师重教本义

时间:2011-09-10  来源:新华网  作者:吴晓颖  访问:

  新华调查:教师节成家长"送礼节"? 专家呼吁教师节应回归尊师重教本义

  新华网成都9月10日电(记者 吴晓颖)今年的教师节恰遇“双节”(教师节、中秋节)并联,这让许多家长为给老师送什么礼、怎么送、送多少而头痛。虽然“过节不收礼”的倡议已发出多年,但家长教师节抛重金送重礼已渐成社会风气。家长们一边暗暗叫苦的教师节成为家长的“送礼节”,一边频频掏腰包送礼,防止孩子成为学校潜规则的受害者。

  送黄金送旅游 给老师送礼“伤不起”

  “女儿今年刚入幼儿园,不知道园里的送礼行情,东西太寒碜了拿不出手,太贵重了家里又没那个经济实力。”成都市民李静这几天很纠结,听孩子讲班上许多小朋友都给老师“表示”了,也不知道自己给孩子几位老师每人准备的一张月饼券、一张200元的购物券,能否达到“多关照女儿”的效果。

  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将至,究竟给老师送什么礼物好、送什么样的标准、怎么送,还有很多家长和李静一样心里没谱。

  部分家长表示,教师节给老师送礼已成一种社会风气,老师那么辛苦,不意思一下也不好,然而动辄上百、上千元的礼品费,却让工薪阶层感到“吃不消”。成都网友“@sophia-more”称,这两天,儿子所在班级的家长们又在讨论送老师什么样的礼物,去年竟有家长提议送金条。

  在一些城市的重点中小学,这股“送礼风”刮得尤其强劲。“礼品、礼券、购物卡、红包、请吃饭都不流行了,现在时兴送旅游。”李静向记者透露,她的表姐在重点中学担任班主任,逢年过节,家长拎着各种奢侈品、外国货蜂拥而至。让李静震惊的是,有的家长出手阔绰,竟送出价值上万元的海南三亚游的三人游套票。

  在中小学生家长为给老师送礼挖空心思时,高校在校生也同样为教师节送礼纠结。“也不知道辅导员喜欢什么,我爸让我送的一瓶五粮液、一条烟,也是学生送给他的。”一位大一新生告诉记者,其父也在高校教书,入校前父亲便再三叮嘱他要跟年级辅导员搞好关系,争取当班干、尽快入党,对考研、找工作都有帮助。

  一些市民感叹,从幼儿园到高校,中国教育系统内送礼风屡禁不止。家长、学生借过节抛重金送大礼,拼金钱、拼实力和老师拉关系,变味的教师节,伤不起啊。

  学校潜规则暗行?教育公平遭质疑

  教师节到来时,学生们给老师的礼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简单却人情味浓郁的贺卡鲜花,进入新世纪后逐渐“升格”为“厚礼”:月饼烟酒到如今的现金、消费卡。在教师节送礼名目繁多、礼物不断升级身价倍涨的同时,家长们一边暗自叫苦,一边却频频出手却“不能让自家孩子在学校吃亏”的“心结”。

  一些家长透露,教师节送礼已和心意无关,谁心甘情愿把一个工资花在请客送礼上,但不送礼怕孩子成为学校潜规则的受害者。在学校,小到调座位、换优质同桌、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活动,大到当班干、入团入党、评三好,哪件事不是由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说了算。礼物送与不送,送多送少,孩子受到的待遇肯定不一样。不送怕孩子得不到老师关注,送少了怕“照顾”得不够。拿中学来说,学校总有选优评干、推荐升学的机会吧。同等条件下,平时跟老师接触多、送过礼的,总是要优先被关照一下。

  一位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家长对老师的看法陷入误区,认为送礼越多,越能得到关照,形成了攀比风气。忙着送礼的家长为求“孩子不受欺负、得到照顾”的心安,其实大可不必。很多学校的老师都认真负责,不会因哪个孩子的家长多送了一张购物卡、一盒月饼,就对学生厚此薄彼,另眼相看。老师和家长之间更需正常交流、良性互动,成为真正的朋友。

  一些老师告诉记者,在教师节收到祝福短信、卡片、花卉之类价格便宜的小礼物,能够欣然接受。但对家长送的一些重礼,则觉得很“烫手”:不拿,家长会觉得难堪;收下,心理会有压力,觉得在孩子、家长面前直不起腰杆,像在做交易、买卖。对教师来讲,最开心、最有荣誉感的时刻,不是收了多少礼,而是获得学生的肯定和尊敬。

  一位在省重点中学执教20年多年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在中学,送高价礼物的家长往往动机不是单纯的谢师恩,而是希望得到“特殊关照”。这类家长的孩子主要有两类:成绩好、需要评优、评三好的毕业班尖子生和学习成绩不好、需要老师特别费心关照的调皮学生,自己周围很多老师都很反感这种“绑架”式送礼。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胡光伟认为,从幼儿园到高校,攀比送礼风渐起的背后,是家长逐利心理的体现。老师在评优评干、升学推荐等重要事情上掌握着决策权,当社会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老师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时,必然导致师生、家校之间关系的异化。

  专家呼吁请让教师节回归本义

  我国设立教师节本是为了弘扬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让学生表达对老师的敬爱、感恩之情。然而近年来,节日的尊师味渐淡,功利味却渐浓。师生间送小礼物,这个充满温情、祝福的举动,却异化为一种金钱与权力交换的功利性行为。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周伟认为,教师节家长送礼攀比的背后是经济实力、权力大小、资源多少的较量。这对学生家庭来说,无疑会增加经济负担;对孩子来讲,也无异是种“反教育”的“教育”。如果孩子从小因“父辈”关系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在享受特权的环境中成长,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特权意识,对孩子品格、道德的塑造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当前教育承担过多社会功能,而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又缺乏有力监管机制、学校内部学生评选机制尚待完善,这种结果会直接影响教育公平,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我国教育部门、学校应尽快通过建立制度约束机制,提高学生评选的透明度,做到公开透明。

  成都市民“兰西妈妈”说,虽然国内目前很难通过法律对教师收礼行为进行约束,但学校可以通过呼吁家长不要送礼,鼓励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成长进步回报老师的教导的方式,对家长送礼行为进行疏导。

  一些市民呼吁,如何让教师节回归尊师重教的正轨,已不仅是靠教师自律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学校、社会应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公平环境,保障每个学生的权利不受到侵害,维护纯洁的师生关系。

专题:庆祝第二十七个教师节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