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俗语对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留守儿童而言,格外贴切。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他们或独居,或与爷爷奶奶在一起。因为理解父母挣钱的艰辛,他们生活特别节俭,有时钱不凑手,宁愿几天不吃早餐,也不会开口向父母多要点生活费。他们最希望的,就是让在外的父母放心,并用好成绩来报答父母。(《半月谈》2011年第15期)
近日,半月谈记者前往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安徽金寨县、湖北红安县,探访留守儿童群体。孩子们身上普遍存在的那种自立的品格、感恩的心态,让人为之动容。
廖建宁:天不亮起床
大别山,6月底的一天,凌晨4点半。
天还没亮,12岁的留守儿童廖建宁已经起床洗漱,之后,在浓浓晨雾中踏上了上学路。
刚下的一场暴雨,把路面冲刷出了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沟,路旁一两米深的塌坑随处可见。瘦弱的建宁身高不足1米4,走起路来却脚下生风。记者几次趔趄,用尽全力才勉强跟得上她。
廖建宁是金寨县希望小学六年级学生。金寨县是革命老区,也是闻名全国的“将军县”,有59名开国将军是金寨人,大约1/3的开国将军生于此或在这里工作、战斗过。廖建宁和她的同学们对金寨县的这些红色史实如数家珍,非常自豪。
父母都在江苏无锡打工的廖建宁,两岁起就跟着爷爷生活。爷爷要耕种三四亩地,插秧、锄地,还要养猪、养鸭,经常没时间为小建宁做早饭。小建宁就在路边小摊花1元钱买个煎饼,偶尔想改善一下生活,就多花1元钱买个鸡蛋或烤肠夹在煎饼中,边走边吃。
小建宁很懂事,每天做完作业,就主动洗衣、扫地。爷爷做饭,她便帮着淘米洗菜。有时她也会下厨,炒个白菜、黄瓜或蛋炒饭,有时盐放多了,咸得咽不下,爷孙俩就用水冲洗一下再吃。
学做红烧肉时,灶膛里的柴她放得太满,火势起得过快,肉块儿进锅时油星四溅,一阵炸响,直冒黑烟。小建宁吓得大叫,正在厨房外搅猪食的爷爷三步并作两步跑进来,把柴火撤掉,才化险为夷。
最近几天,小建宁要开着灯才能睡着。因为近期的暴雨,她家屋后的山坡塌方了。万幸的是,土方量不大,对房屋没有太大威胁,只是屋顶瓦片碎了几块,结构并未受损。她在电视上看到有些地方发生泥石流时很多房子被塌方山体掩埋,很担心自己和爷爷的安全。夜里害怕,爷孙两人就把房间的灯一直开着,这样如果再塌方不至于摸黑耽误避险时间。这些天来,只要一下雨,小建宁就感到非常害怕,天一放晴,她就安心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