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打工子弟学校我们去哪上学呢
上万名孩子一夜失学
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又被关停了,遍及3个区的上万名孩子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面临被迫被选择。
据相关政府部门给出的解释,大兴、海淀、朝阳区的近30所学校是因为种种“安全隐患问题”被叫停的,按照《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的有关规定,校园面积至少要达到15000平方米,校舍总使用面积至少3587平方米,体育场地应当满足相应学校规模所需的至少200米环形跑道等。
“显然,对我们这种缺少资金的学校,这是永远过不去的坎。我们成立的时候你们就默许,一有政策就用这种理由叫停。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位校长语带不满。
“今年6月底,学校因为合同纠纷,被村委会停水停电。”海淀区红星小学谢校长说,随后,校方和房东接到海淀区法院的电话,房屋与土地将被强制收回, 村委会的人则当场将房屋拆毁。
尽管叫停不符合办学标准的学校,理由充分,但问题的关键是,谁来为孩子们安置好他们的下一张课桌。截至目前的消息,只有朝阳区教委表示,已经做好准备,不让一个孩子失学,海淀区和大兴区则没有对学生的安置办法给出明确回应。
今天,当记者赶到位于海淀区东升乡的新希望小学时,校舍只剩下一地瓦砾。
同样是今天,几位学者打算就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障展开研讨,记者赶去旁听,却几次被通知改换地点:
中午12时许,会议地点从城西一处大厦改到城北一所大学。
13点15分,大学方面迫于压力不愿提供地点,于是,会议改到一所民营书店。
13点40分,记者再次接到通知,“书店也不行了”,会议被迫取消。
取消了的会议无法打消人们心中的问号——打工子弟,北京如此大,为何放不下你们的课桌?
为城市出力却不能在城市上学
印象中,这并不是第一次。早在2006年,北京市就曾经在海淀区、石景山区等区县关停239所打工子弟学校,当时近10万名学生的上学问题受到影响。
这次,当“关停”的政策再次出台时,换的是另外一批学生、愁坏了另外一批家长。
“我们都是为北京出力的人,我们的孩子却没办法在这里上学,我想不通。”长期在北京做保姆的苏阿姨说。
记者注意到,关停的消息刚出现在媒体上时,不少人的反应是“不能相信”。
“‘同城待遇’不是去年就实施了吗?为什么还是有学生无法进入公办学校上学呢?”一位读者在论坛留言。
因为,在已出台的法律和政策中,我们不难看到“解决问题”的表述:
2006年出台的《义务教育法》将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问题写入法律:“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009年年末,中央财政下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奖励资金20亿元,专项用于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补充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
2010年,北京“同城待遇”启动,按照规定,打工子弟入读公办学校,可以和北京孩子一样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然而,尽管目前已经在政策层面上为农民工子弟提供了在城市就学的通道,但这个通道并不畅通。
“我的朋友想给自己的孩子转去公办学校,可学校说要‘捐款’,将近两万元钱,其实就是借读费。”从四川来京务工的徐先生说,他朋友的孩子最终也没能去成公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