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9月3日专电(记者茆琛)开学第一周,一些家长、学生在忙着适应新学期的同时,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或同学之间“晒”起暑期消费账单:补课、旅游、聚餐、购物……有的孩子暑期消费超过两万元。与此同时,暑期与父母在城市短暂相聚的留守儿童也已返乡上课。除了从城市带回的新文具、小礼物,不少留守儿童的心里还有些许遗憾。
近日,重庆市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组织了“优秀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记者针对200多名夏令营营员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后发现,约有85%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分别1年以上,其中与父母分别3年以上的孩子超过30%。渴望进城在父母身边度过暑假,是不少留守儿童的心愿。
记者调查发现,暑假期间,零用钱在100元到200元之间的留守儿童占被调查群体的69.3%;每次花钱不超过50元的占56.1%。潼南县塘坝镇塘坝小学的然然(化名)告诉记者:“暑假我没有零用钱,因为父母挣钱太辛苦了,自己不需要用钱。”然然还说,他没有要靠钱实现的愿望。他“晒”出的心愿是:“希望爸妈陪我玩一天”。
抽样问卷调查显示,超过80%的留守儿童像然然这样,认为自己的愿望不需要靠钱来实现。在填写问卷“这个暑假最想完成的愿望是什么?”一项时,他们的回答十分相似:“想去父母打工的地方见他们”“想父母陪我一起过这个暑假”“希望爸爸妈妈一直陪在我身边”……
留守儿童“晒”出的心愿难住了进城打工的父母。接孩子进城过暑假,父母需要面对的难题,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难让孩子有尊严的生活。
仅仅因为在父亲工作单位的食堂盛了一碗米饭,12岁的留守儿童翔翔(化名)即遭到食堂工作人员的喝止,翔翔的父亲高德林也被告知将从工资中扣除50元,为儿子所盛的一碗米饭“买单”--近日,在重庆发生的一起“天价米饭”事件,暴露出留守儿童假期寄居城市的尴尬:“想与父母一起生活,却难遇宽容的城市环境。”
“回到老家后,儿子一直不太高兴。问他还想不想再去城里玩,他也只低着头不说话。”在重庆打工的江津农民高德林告诉记者。在得到父亲可能因为自己盛饭受罚的消息后,自尊心很强的翔翔执意返回农村老家。尽管在媒体关注下,单位取消了罚款决定,但高德林仍换了工作。他担心儿子留下心理阴影,因为儿子走时自言自语:“他们为什么不能像对待平常人那样对待我?”
在这个暑假,越来越多像高德林这样的农民工发现,孩子被部分城市居民“区别对待”。在重庆江北区一家建筑工地打工的刘姓夫妻告诉记者,他们分开住在工地简陋的工棚里,孩子去的时候正是雨天,工棚四处漏雨,床铺周围到处都积满了水,拖鞋漂在水面上,过往的路人向他们投去鄙夷的眼神……一直以为父母在城市体面生活的孩子开始沉默不语,执意返回家乡。
一些苛责的目光,让暑假尝试将孩子接来的农民工父母打了退堂鼓。将儿子送回老家的高德林说,“希望城里人像对待平常人那样,对待我和我的孩子”。采访中,不少农民工告诉记者,这几年打工略有积蓄,暑假带孩子在城里看电影、吃冷饮、去公园的经济条件已经具备,但是如何让孩子自如、坦然地生活在城市,获得心理上的对等,他们的心里也没有答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