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分类 | 网站帮助 | 栏目导航 | 留言 | 会员中心 | 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天地

“国培计划”:改变中国教师

时间:2011-03-28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康丽 冯永亮 高影  访问:

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作为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启动的第一个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国培计划”甫一启动,就万众瞩目。2010年“国培计划”投入之多,规模之大,覆盖之广,机制之新,效果之显著、影响之大,在此前的国家级培训中是前所未有的。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100多万参培教师从中收获了什么——

  2010年11月8日,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城关三小教师伍红书开始了自己62天的贵州省(2010)农村骨干教师“国培计划”远程培训项目之旅。

  与一些老师的兴奋、激动不同,因为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培训,伍老师对“国培计划”并没有太多的概念,“觉得只要应付一下就行了”。但几十天下来,伍老师发觉培训原来可以这么有趣,学习原来可以这样学。

  从陌生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喜欢。这是很多人对“国培计划”的感受。贵阳市花溪区燕楼中学初中语文教师郭益坤甚至用恋人来形容自己和“国培计划”的关系。“多少个清晨,多少个黄昏,多少个不眠的夜!我们谈教学,谈人生,但决没有谈爱情”。

  事实上,“国培计划”对教师的改变,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以前,觉得乡下教师没有前途可言,内心也没有什么追求。但参培后,工作16年的我,有了职业信仰。教师不仅要成就学生,更要通过成就学生而成就自己的人生。以前觉得教师这份工作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现在却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感觉自己的脚下的路更远了,更宽了。”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一中学英语教师祝红梅如是说。这句话正道出了“国培计划”的最终目的。

  有了好脚本,才有威武雄壮的国培大戏

  2010年7月26日,全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暨“国培计划”启动实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标志着“国培计划”全面启动实施。

  所谓“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与以往不同,此次“国培计划”的出台,中央财政首次投入5.5亿元专项资金,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国培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项内容。其中示范性项目主要包括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培训团队研修等五类项目。

  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供的数据,2010年“国培计划”培训教师110多万人。“示范性项目”集中培训优秀骨干教师1万名,远程培训30万人;“中西部项目”培训农村骨干教师82万人,其中置换脱产研修1.9万人,短期集中培训10万人,远程培训69.4万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繁复浩大的工程。这110多万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又会将培训的内容和模式进一步辐射到更为广大的人群。正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启动实施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

  那么,如何确保“国培计划”的质量,为广大农村教师雪中送炭,培训方案至关重要。

  对此,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打了一个比方:“如果说‘国培计划’是一出大戏,那么,项目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就是这出大戏的脚本,如果没有好的脚本,没有好的分镜头剧本,纵使导演和演员再出色,也无法演出威武雄壮的剧目。所以,现在我们首先要把功夫下在规划方案研制上,精心组织,精心研究,精心筹划,做好顶层设计,这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如何设计培训方案,成为每一个培训项目承担者首要的任务。北京大学是此次参加“国培计划”为数不多的综合性大学。与教师培训方面的主力军——师范院校不同,他们充分发挥了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国培计划(2010)—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北京大学语文班项目主持专家蔡可副研究员告诉记者,研修项目的理念是“拓宽问题视野,聚焦能力素养”,以新课程进入攻坚阶段的典型问题、疑难问题出发(同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琐碎问题的解决),通过设计“学习培训+学习语文”的双线教学内容,落实“拓展问题视野+解决实际问题”的双层培训效用,充分利用“专家多年积累+学员问题生成”双重课程资源,形成富有梯度的培训内容。

  北大还承担了国培示范项目的高中语文骨干教师的培训、国培中西部教师远程培训。北大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专家团队里既有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又有长期关注中小学课程教学的教授,有专事教育学及培训研究的学者,还有在培训一线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的学科专家、优秀的教研员代表和教师代表。这样的师资组合结构合理,保证从宏观理念、学科知识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从培训方案到语文教学,都能给学员以到位的指导。

  当然,更重要的是培训内容的设计,项目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反复强调:“培训不能讲空道理,也不能纠缠概念,重要的是要务实,从培训的针对性入手,突出围绕解决一线教师最容易碰到、最困惑的问题,共同研讨解决的出路。这是研究的收获,也是进步。” 
 
  以教师为本,才会产生改变

  对于参加此次“示范性项目”集中培训的1万名优秀骨干教师来说,他们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教师,他们久经“培训”考验,“国培计划”又能带给他们怎样的触动?

  来参加国培计划(2010)上海师范大学高中语文学科第一期培训之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五十一中语文教师姜国栋毫不讳言,自己对学院派研究的“不感冒”。“那是一些专家、学者躲在书斋里静态生成的文本理论,是没有经过实践就得出的‘想当然主义’”。但与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等人相遇后,他发现自己先前的想法过于肤浅和幼稚,是纯粹的课堂“想当然主义”。

  以前,姜国栋认为自己的授课方式还不错,语文教学就是老师展示学识、释放激情的表演嘛?听了主持专家王荣生教授讲的“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反思”后,他开始意识到,教学流程就是“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只有把学生看成是课堂主体的教学才可能是成功的。

  “今后,我的教学方向要进行根本性调整,要重新打造一种基于学生起点的课堂授课模式。”姜老师说。

  如果说姜国栋老师的课堂要基于学生起点,那么“国培计划”则完全基于教师,面向教师。

  作为“国培计划”中西部项目省份,广西教育厅师范处处长何锡光告诉记者:“这次培训完全是基于课堂,基于校本,基于网络。因为培训不能游离于教师的需要,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每次培训之前,我们都要先调研,目前教师有什么问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总结教师的问题之后,再形成本地化课程。”

  不仅如此,此次“国培计划”更加强调与教师的互动、教师的参与。

  在很多老师的印象里,所谓培训,就是专家在台上讲,教师在下面听。但是参加“国培”后,那种“偷懒”的方式不管用了。

  2010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乡村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教师培训班学员李小金坦言,在培训中,“互动”是自己最快乐也是最紧张的时刻。因为每播放一个案例,每讲一则故事,每做一个游戏,培训者都会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员思考并谈自己的感受。这对身为数学教师的李小金,不啻于一个很大的挑战。

  “教师的培训模式决定着未来的课堂形态,很难想象一个在培训中被动接受的教师会用启发式教学面对他的学生。”蔡可副研究员说,教师已经不能满足于听讲座、看课堂的单一培训方式,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研修对象,不同的研修要求,不同的研修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形式,设计教学活动。

  为此,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北京大学语文班采用了“工作坊”的研修模式,鉴于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是培训者培训,小组中布置了教学设计、培训方案两项任务,只是与教师培训不同,培训者培训中的教学设计不是为设计而设计,而是让一线教师与语文培训者共同确定培训内容。由于每个小组都有培训者和一线教师,各小组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明确定位,适当分工——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线老师要提出教学设想,培训者要给予专业支持;进行培训方案制定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需求建议,培训者要针对教学现状确定合理的培训目标及内容。全班交流时,教师代表全组说课,培训者代表全组阐述培训方案。

  实践证明,这种充分发挥学员主体作用的研修形式成为本次研修活动的一大亮点。

  “与传统的交流方式相比较,工作坊是一种同伴互助的研讨形式,组织形式更为灵活,交流更为充分。在合作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对共同遇到的问题找到合理解决策略,从而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共同发展。”天津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杜朝凤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不断创新研修方式,有利于研修可持续地开展,否则,中小学教师原本被动参加的培训,就很难受到认同和欢迎,教师培训也很难取得好的收效。所以,研究有效、创新的研修方式,将其充实到研修中去,并且将培训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生活联系起来,形成教师在岗发展的长线机制,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蔡可说。
 

  远程培训,为农村教师带来机遇

  不管是“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还是“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国培计划”的两大项目,都将农村教师远程培训列为重要内容。

  教育部原副部长陈小娅这样评价远程培训:“覆盖面广、效益高、交互性强、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传统教师培训中的工学矛盾、经费问题、师资问题、优质课程资源缺乏等不足。”更重要的是,“远程培训能够有效整合和共享优质培训资源,激励教师学习提高,这对于大规模、高效益开展教师培训,尤其是全员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来说,远程培训是新的机遇,更是新的挑战。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窑乡中学语文教师马黔豫去年11月接到通知参加“国培计划”,因为家里没有电脑,她就抱着不到4个月的孩子天天往学校跑,到了12月,马老师下定决心买了电脑,开始了一只手抱着孩子,一只手学习的历程。

  “早晨一起床,先打开电脑,登录培训平台,到班里‘逛逛’,与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心得,看看老师给自己的评分,每天都觉得很充实。这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我,让我找不到原来那个不爱学习的自己,连我们学校领导都‘夸’我爱学习了!”

  与马黔豫老师相比,广西柳州融安县长安镇大乐小学教师莫雪香,在参加2010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乡村教学能手培训项目”时,闹出了不少笑话。“白天和同事谈论最多的是国培,晚上想的还是国培”,结果第二天早上,莫雪香出门时,发觉一只脚高一只脚低,原来右脚穿了一只高跟鞋,左脚穿了一只旅游鞋……

  作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广西项目负责人,李宝镇更是深切感受到西部教师的变化。“很多农村教师都是第一次参加国家级培训,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针对农村教师课怎么上,怎么读懂教材的问题,我们力图从课程设置上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远程是载体,要传输的是课程资源。我们有公共课程资源,各学科教师都要上足20个学时。还有拓展性资源,征集教学设计的反思与教案等,让教师更加感兴趣。同时设立研修日记版块,每个教师都要写10个左右的研修日记。根据考核标准,作业都由专家批改。”

  李宝镇还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初到广西,因为听不懂当地话,他们还专门请人协助“翻译”,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教师,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在广西设立了办事处,承担广西各个地市的培训,每人负责一个地区。

  远程培训指导专家、广西师范学院副教授蓝卫红告诉记者,以小学英语为例,广西这次共有2289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是培训面最广的一次。“大部分农村英语老师很少外出参加培训,现在有了网络,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他们就可以在家享用优质培训资源了。”   

  置换培训,模式创新的希望

  “国培计划”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培训者、高校,还有传统的教师培训模式。

  如何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让教师有时间出去参加培训,是长时间困扰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问题,远程培训是方法之一,但毕竟,不能一直“网上谈兵”。

  于是有了置换培训,即高等师范学校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农村学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并置换骨干教师脱产培训。

  “这是一个亮点,各省都认为非常好,师范大学也非常欢迎。”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在一次会议上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对于置换培训的作用,广西教育厅师范处处长何锡光更是深有感触。在他看来,置换培训实现了三赢:一是加强了师范生的实践环节,巩固了实践层面的东西。以前实行高年级师范生定岗支教,但是规模并不大,现在师范生在校的时候,就要开展备课、观摩课堂等环节,这对于师范生是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活动。二是师范生到学校后,有师傅的“传帮带”,可以很快从实践中走出来,对于他们专业化成长非常有帮助。三是师范院校指导了实践教学,可以实现有更多需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在岗培训。

  “这就实现了职前职后的一体化培训,师范院校也不再是高高在上了,通过实践,它和中小学的关系打通了。”何锡光说。

  2010年秋季学期,广西钦州学院承担起“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任务,选派了150名语文、数学、地理、体育4个学科的优秀师范生分别深入到钦州市的乡镇中学进行顶岗实习支教活动,同时置换出90名相同学科的被顶岗教师到学院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集中培训。

  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试点工作,钦州学院初步探索出符合本地的“顶岗实习支教与师资培训”的实施模式:第1阶段: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到达实习学校的第1周,支教生在被顶岗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见习,实习;第2阶段:支教生独立工作和被顶岗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第3阶段:被顶岗教师培训结束回工作单位,与支教生一起开展教学研究,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总结和反思。

  除了广西,很多地方也在总结“置换培训”经验,对此,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也在高度关注,并计划给予推广。

  问题孕育于变化之中,希望也产生在变化之中。2010年“国培计划”投入之多,规模之大,覆盖之广,机制之新,效果之显著,影响之大,在此前的国家级培训中是前所未有的。“这是我参加过的最好、最有成效的培训”,“‘国培计划’是献给教师最好的‘福利’”,在很多学员老师的叙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深植教师的心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培计划”以其无声却强大的力量,改变着中国教师,尤其是广大农村教师。

  记者手记

  这是一个教师培训最好的时代。对教师而言,“国培计划”不仅是好事,更是幸事。中央财政首次投入5.5亿元,以周密的项目设计,扎实的课程内容,为全国教师奉上了一道精美的成长大餐。

  在采访中,我们欣慰地看到,老师们“动”起来了,“活”起来了,不管是还没有熟悉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还是进入“课改高原期”的教师,大家在“国培计划”中互助合作,迸发出巨大的教育能量。

  这种学习热情来之不易,这个学习机会值得珍惜。我们看到了国家提升教师素质的一种决心。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培训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高的重视。今天的教师培训,决定着今天的课堂和明天的教育。有了好的培训,才会有的好的教师、好的课堂、好的学生。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国培计划”更加注重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和优化培训内容,提升教师的课堂技能,加速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转变,更加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而无数老师的反馈也证明,只有贴近一线的培训,才是最适合、最有效的培训。

  当然,作为一个由上至下的大规模培训,“国培计划”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也难免产生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蜻蜓点水,与一线教学实际还有一定距离;一些培训方式还比较传统,过多注重专家教授的“讲”,教师的互动性、参与性不够;一些学校没有足够的计算机,网络不够畅通,给教师远程培训带来了不便……

  其实,这些问题并不是新问题,但随着“国培计划”的深入推进,它们会不断暴露出来,提醒教育行政部门,去真正聆听一线教师的意见,以更加翔实的项目设计,让下一步的培训更加圆满。在2011年“国培计划”启动之前,我想,这一点至关重要。(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备受瞩目的“关键词”
盘点回顾:十年教师节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推广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
第16届全国推普宣传周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是老师
第29个教师节特刊:我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围观,被指最豪华导师阵容
一张民国毕业证引网友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栏目上一篇文章
本栏目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