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在佛山市“两会”的小组会议上,一位教师反映去年以来的补课费至今仍未发到手。此时,顺德区区长梁维东突然接过话茬。他痛批当地教育界“过分讨论福利,而缺少了激情”“不要过分强调福利,抱怨福利不够好”。(7月25日《广州日报》)
每个人都希望时常被“激情”光顾。爱情有了激情,才会缠绵悱恻;工作有了激情,才不至太过乏味。而在这骄阳喷火的夏日,生活配上了“激情”的“作料”,人心里才能时不时涌出些如冰镇啤酒般的爽快。可“激情”又是个可遇不可求的东西。现如今,像凤姐那般忙不迭地又是出席节目又是拍写真,砖头、口水都不惧,一心只把“名”来博的“激情人类”可是越来越少了。所以,梁区长希望教员充满激情并没有错,只是不该把“激情”和“福利”对立起来。
教员“过分要求”福利的原因何在?恐怕还是目前福利不尽如人意吧。虽然国家、政府都很重视教师的工资待遇,每年都在加大教育方面的投入。但不排除在某些环节上还存在疏漏。比如,有些中小学喜欢在寒暑假搞补课,补课费却不能按时按量地发放到教师手中。报道中,那位教师只是反映了下未拿到补课费的事,是出于对自身合法权益的维护,并没有过分要求福利的意思。倒是梁区长的一席话,让人觉得激情似乎可以当饭吃。似乎有了激情就可以自身合成叶绿素,练成金刚不坏之身,二十四小时讲课工作都不会需要额外的物质补充。
有无激情只是衡量教师工作是否足够优秀的一个因素之一。它甚至都不是一个必须的条件。一位数学老师的讲课也许不如语文老师那么才情四射,但他冷静而一丝不苟的演算和推理却能在潜移默化中补益孩子们的品格。反倒是过度拔高教师自身的“激情”,过度把要求提高福利和精神层面比附起来的做法,有些像是“精神胜利法”崇拜。
也许赤裸地谈论福利让人对教育这一本应圣洁的行业有些皱眉。但枉顾教师工资依然时常被拖欠,许多代课教师无非获得应有酬劳的不幸现实,“激情论”的出现更像是个顾左右而言他的托辞。毕竟,“多快好省力争上游”“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妄想式的精神胜利法已宣告失败。没有物质基础的支撑,再狂热的激情、再偏执的精神崇拜,也难免破产、触底的一天。
梁区长对教育界激情的吁求,引人共鸣。不过,在奢谈“激情”这个“上层建筑”之前,还是先把拖欠老师补课费的事解决下吧。没有激情,咱可以慢慢培养;老师拿不到应有的酬劳,却有可能对教育界失望啊。
|